文章

从中兴事件看中国基因行业上游危机

2018-05-16     来源:     点击次数:10161

5bf47ee89166f5810111181c92de890a.jpg

中兴“芯片”之痛,中国“芯片”之痛

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发布了长达7年的出口禁令,直到2025年3月13日,美国公司将被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业内人士判断,中兴通讯若在用完现有的芯片库存之前(两周内)还未找到解决方案,将会面临“断流”、“窒息”。

中兴芯片自给率严重不足。其手机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都来自于高通、博通、英特尔等科技巨头,短期内无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甚至根本没有替代产品。

近年来,国产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但至今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仍不足3成,中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封面.jpg

痛定思痛,掌握行业的上游

与芯片一样,我国基因行业的上游亦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着。基因测序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局面并没有改善,外国厂商的上游壁垒始终未被打破。

奥巴马曾提出一个“岩上之屋”的概念,房子必须盖在岩石上,不能盖在沙滩上,这对我们基因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必须看到,业内的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沙土之上,不管建得多么豪华、牢固,只需轻轻摇动,倾倒都在片刻之间。

国外一个很小的企业如果不供应相关材料,就可以让中国万亿级的产业瘫痪,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

peitu.jpg

既是困境,也是机会

有人认为,如果美国坚持禁售的话,中国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努力实现芯片技术的突破,目前的形势也将引发国内企业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各行各业核心技术创新发展的机会。

对于目前的基因测序行业也一样,上游壁垒始终未被打破,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只要突破了上游技术,就有机会挑战垄断者的地位,甚至缩短产业链条,重构中下游产业链。

奇辉生物在测序上游沉心研发多年,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内进行不断地优化提升,自主研发了文库构建过程中的核心酶,可高效催化DNA的合成,基于酶与EMS-Lib™ 多重PCR一步法建库的核心技术建立了SeqCares™ —文库构建系列产品线,提供肿瘤精准个性化治疗、单基因遗传病诊断、产前/孕前筛查、慢性病与健康管理等多样化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拥有自己的专利磁珠,并基于磁珠法建立了MagCares™ — 样本制备系列产品线,提供核酸样本制备整体解决方案,兼容全血、血浆、口腔、FFPE、粪便等多种样本类型。

我们志在实现生物医疗、临床检测试剂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以打破上游壁垒,改变国内生物公司被进口试剂长期垄断的局面。

未命名 -2.jpg

潜心研发,无惧“制裁”

奇辉生物拥有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与美国休斯顿癌症中心的双研发中心,与其他测序服务型企业急于市场推广不同,在生物岛潜心研发与技术转化两年多,不断追求产品极致用户体验,带来NGS的工艺革新。

现已建立MagCares™ — 样本制备、SeqCares™ — 文库构建、EZLab™ — 实用工具三大产品线,完整的解决方案覆盖基因检测的全流程,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流程,有效提高检测的稳定性。

希望我们的核心技术与极致的产品、工艺能为我国的基因测序行业做出贡献,更希望能借此联结各位业内同仁,共同努力提升我国在基因行业的实力,我们将无惧“制裁”。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