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的NK细胞,在人体不同组织部位内的分布有所不同,而且特定部位的NK细胞功能具有特异性。CD56brightCD16-NK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LNs)、扁桃体和肠道中,出现频率较低,0.1%–2%左右;CD56dimCD16+ NK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液、BM、脾脏和肺部,出现频次较高,5%-50%左右。
CD16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作用,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膜受体负责触发的裂解是由NK细胞完成的。CD16a与IgG的CH2结构域1:1结合,其中CH2结构域上的N297位的N-聚糖链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CH2结构与的聚糖组成也可能影响CD16a对Fc的亲和力,从而影响ADCC效应的发挥。
与NK细胞的其他激活型受体不同,CD16与Fc的结合不需要协同激活。研究人员采用抗CD16抗体刺激NK细胞活化时发现,ζ链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引起胞浆内Ca2+浓度升高,IP3水平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和ADCC作用,使得NK细胞能够在病毒感染和肿瘤形成的早期,通过抗体产生免疫反应。
不同形态的CD16会影响NK细胞与抗体Fc端的亲和力。比如,当CD16蛋白中的第158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时,与Fc的亲和力低,而当该氨基酸突变为缬氨酸后,与Fc的亲和力高。目前的单克隆抗体研制过程中,大部分涉及到抗体Fc端的修饰,以促进抗体与CD16的结合,提高ADCC效应。另外,很多抗体生厂商使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体系都减弱了抗体Fc端的岩藻糖基化,以增强抗体与CD16分子的结合。
关于CD16的科研论著
2021年5月,意大利科学家Capuano等在《Cancer》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CD16触发的ADCC效应和分别由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是单克隆抗体发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并达到治疗效果的主要免疫依赖机制[2]。研究人员拟通过激活或抑制NK细胞CD16受体调控单克隆抗体抗肿瘤反应,该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精准控制。
2016年9月,Martin R. Goodier等人在《Front Immunol.》期刊上发表以“Sustained Immune Complex-Mediated Reduction in CD16 Expression after Vaccination Regulates NK Cell Function”为题的科研论文[3]。
研究人员发现,流感疫苗肌肉内接种后,体内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的交联,下调了NK细胞CD16的表达,限制了NK的细胞脱颗粒作用,抑制了NK细胞对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反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还证实了ADAM17类蛋白酶能够抑制CD16脱落,从而增强NK细胞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这项研究为CD16在NK细胞免疫治疗方面开辟了潜在的应用。
提高NK细胞对实体瘤的靶向特异性,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策略,是NK细胞药物开发的关键点。对CD16的作用机理、协同作用分子以及与信号通路等的研究,为NK细胞免疫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同立海源CD16单抗
一、产品优势:
人源化改造及细胞制备、GMP级生产
高纯度、高活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
ISO13485、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二、数据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同立海源生物CD16单抗(货号:GMP-201)纯度达到药用级标准(≥97%)
经验证同立海源生物CD16单抗(货号:GMP-201)与Jurkat细胞有很好的结合活性
参考文献:
[1] Coënon L, Villalba M. From CD16a Biology to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Improvement. Front Immunol. 2022 Jun 3;13:913215. doi: 10.3389/fimmu.2022.913215.
[2] Capuano C, Pighi C, Battella S, et al. Harnessing CD16-Mediated NK Cell Functions to Enhanc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umor-Targeting mAbs. Cancers (Basel). 2021 May 20;13(10):2500. doi: 10.3390/cancers13102500.
[3] Goodier MR, Lusa C, Sherratt S, et al. Sustained Immune Complex-Mediated Reduction in CD16 Expression after Vaccination Regulates NK Cell Function. Front Immunol. 2016 Sep 26;7:384. doi: 10.3389/fimmu.2016.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