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研究表明
微波与生物型次氯酸联合应用可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减少低位肛瘘拔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
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管,常继发于直肠和肛门周围的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直肠和肛门疾病。肛瘘难以自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但肛门和直肠是复杂而特殊的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其特点是纵横血管,淋巴结密集,神经丰富。它们对疼痛、感觉和温度有敏锐的感觉,也容易感染。肛瘘术后创面是开放性细菌创面,创面愈合是一个“修复污染再修复”的过程。同时,术后排便时的机械刺激也会对创面造成再损伤,导致肛瘘手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甚至形成粘连、假愈合等,影响手术效果。有文献报道术后肛瘘缝合线脱离时间为7-10天,创面愈合时间为3-4周。正确及时的换药及术后护理对促进创面愈合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组肛瘘挂线术观察后创面使用生物型次氯酸盐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观察两组肛瘘手术,在生物型次氯酸盐基础上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可显著缩短线脱离和创面愈合时间。其原因与微波照射抑制创面微生物生长,促进坏死组织外排,改善局部生长代谢有关。其非热效应主要针对其显著的杀菌作用,能抑制细菌DNA、RNA、蛋白质的合成,激活溶酶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杀灭伤口微生物的效果;热效应能有效改善创面周围的血氧供应,增强局部代谢,微波治疗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局部病理代谢物的吸收和有害物质的消除,从而起到消炎、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微波治疗对创伤、伤口愈合不良和深部组织感染有积极作用。
生物型次氯酸是一种应用于人体表面和腔粘膜的广谱杀菌剂,能抑制伤口微生物的生长,为伤口愈合提供湿润的环境。同时,对伤口无刺激性。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慢性溃疡和烧伤的治疗。它主要通过以下机制促进伤口愈合:(1)杀菌作用。生物型次氯酸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核心活性成分为生物型次氯酸盐,对细菌、孢子、真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能力。(2)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环。生物型次氯酸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强,可诱导微血管扩张,增加创面周围血液循环,局部形成高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3)湿愈合理论。生物型次氯酸能在局部创造湿润环境,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运动和增殖,增加上皮细胞的爬行速度,促进伤口愈合。
肛瘘是肛门周围空间的一种慢性感染,通常持续很长时间。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在肛瘘术后护理中应用生物型次氯酸可显著缩短低位肛瘘的挂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总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5.参考文献
相关产品和技术添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