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情绪反应,疼痛“症状”评估大多靠主观感觉,缺乏客观依据。疼痛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传入,交感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伴行,医用红外热像检查能客观显示身体局部炎症和神经受刺激位置,即疼痛三分类。主诉区的伤害感受性疼痛温度增高、神经病理性疼痛为温度降低、心因性疼痛为胸部前后温度斑片状增高或混合性疼痛为温度接近正常。这是制定疼痛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疼痛疾病红外热像检查建议
推荐1:疼痛疾病时医用红外辅助诊断采用二步分析法。首先关注主诉区,寻找疼痛责任组织;再看医用红外热像图异常温度区,结合全身伴发病考虑诊疗方案。
推荐2:关注疼痛主诉区红外热成像相关问题。包括筋膜、脊柱或关节力学的红外图提示,全面制定疼痛诊疗管理计划。
推荐3:辅助诊断疑难复杂疾病。结合红外热成像了解全身状况,确定进一步检查方向,减少漏诊误诊。
推荐4:定期复查。治疗后2~4周后复查对比红外热成像,真实了解治疗的效果与疾病的转归。
二、合理解读主诉区
1.痛区红外热像图温度增高提示局部血流增多,常见是躯体感觉神经末梢的伤害感受器炎症,主要包括肿瘤,感染,肌筋膜肿胀、萎缩、疤痕的局部卡压等。应结合红外图显示温度增高区的组织结构,询问症状并排除痛区的皮肤外来干扰后,进行体格检查分析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原因,关注局部的红肿、压痛或叩击痛等。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验证病变的原因,优先排查血管性或肿瘤性问题。
2.痛区红外热像图温度降低源自躯体感觉神经细胞或纤维受刺激、卡压、损伤或敏化,与其伴行的交感神经所支配部位的血管收缩,组织血流减少致明显温度降低。主要包括三叉神经痛、脊髓神经根病或周围神经炎或嵌压、末梢神经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脱髓鞘病、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雷诺综合征等)。
医生应先排除红外图温度降低的局部干扰因素后,分析温度降低区所属神经分布及责任神经,结合疼痛症状分析被刺激的神经组织是外周神经,还是中枢神经。进行相应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或辅助结构性检查,沿着神经纤维走向从外到内寻找损伤位点。临床上还需注意排除动脉阻塞性疾病及其他影响因素。当红外图显示温度降低区的神经传入途中有局部温度增高时,注意排除此处的软组织病变有否嵌压神经。常见的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包括坐骨神经痛、脊神经后支卡压痛、肋间神经痛、臂丛神经痛、正中神经卡压痛等。
3.痛区红外热像图温度接近正常疼痛有躯体感觉神经刺激或损伤,痛区同时出现温度增高和降低因素时,二者中和后表现为常温。此提示痛因复杂,需关注混合性疼痛或心因性疼痛。排除局部皮肤干扰因素后,考虑神经病理性疼痛合并局部肌筋膜炎,或关节痛合并神经根炎等。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皮疹、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臀肌筋膜炎、小关节炎合并脊神经后支卡压、肩周炎合并颈神经卡压等。因交感神经近端卡压发生血管收缩的同时,局部出现炎症刺激,微循环血管扩张,导致痛区红外图显示的不是典型的温度降低或温度增高。当痛区红外图显示温度变化不明显时,更需进一步细问病史、疼痛加重或减轻的原因,结合查体及影像学,明确神经卡压的多个靶点或心因性疼痛。
总结
医用红外热成像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尽快了解病变部位及原因,制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客观评估治疗的效果。由于人体组织温度控制的复杂性与易干扰性,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疼痛科的应用及规律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与总结。
医生应首先分析疼痛主诉区的红外图像,再进一步关注全身异常温度状况,重视主要器官功能状态和心理或生理异常状态,包括心前区温度降低、躯干点状温度增高或肝胃温度增高、乳腺温度增高等提示,制定科学、安全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