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系统中,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内产生 ATP 的主要来源,而呼吸链产生的副产物维持氧化还原平衡。线粒体质量控制(MQC),包括抗氧化防御、蛋白质质量控制、线粒体 DNA 修复、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合成,在整个心血管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常伴有代谢紊乱、过度氧化应激和离子过载,并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生发展。
在体外,10% 的环状单轴拉伸增加了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质量和 ATP 产生,没有 ROS 过度产生,也没有 Ca2+ 过载;15 dynes/cm2 的剪切应力通过降低血浆成员胆固醇来促进内皮线粒体 ATP 的产生,表明生理机械应力对于维持线粒体能量供应是必需的。此外,线粒体功能的机械应力调控依赖于线粒体形态和结构的适应。兔心脏的挛缩、静息和拉伸实验显示,与静息相比,拉伸诱导的线粒体形状更细长。线粒体网络被认为可以增强线粒体通讯,更快地传输电子,并实现细胞范围的机械信号传导。与静态(0%)、异常低(6%)或病理性高(50%)幅度拉伸相比,生理性(25%)拉伸维持了线粒体网络结构,使 ATP 最大化,mtROS 最小化。同样,在产生单向血流的胸降主动脉中观察到生理性线粒体,但在血流紊乱的分叉部位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