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PCR反应引物设计的细节把控详解

2024-10-29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03

在整个PCR体系中,引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CR的特异性要求引物与靶DNA特异结合,不与其他非目的的DNA结合,PCR的灵敏性要求DNA聚合酶能与引物进行有效的延伸,可见引物设计好坏与PCR结果密切相关。PCR反应引物设计细节把控

1、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bp

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的为18-27bp,但不应大于38bp,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2、引物GC含量一般为40%-60%

引物GC含量一般为40%-60%,以45-55%为宜,GC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GC含量和Tm值要保持接近;


3、引物所对应的模板序列的Tm值最好在72℃左右

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至少要在55-80℃之间。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在Oligo软件中使用的是最邻近法(th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


4、引物3’端的碱基一般不用A

引物3’端的碱基一般不用A,因为A在错误引发位点的引发效率相对比较高。


5、引物3’端出现3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G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率增加。

6、引物3’端的互补、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反应失败。

7、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三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

8、引物5’端可以修饰

引物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9、碱基要随机分布,且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误引发。降低引物与模板相似性的一种方法是,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Hairpin)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Dimer与Cross Dimer)的形成。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应尽量使其△G值不要过高(应小于4.5kcal/mol)。否则易导致引物二聚体带的 产生,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10、引物的ΔG值最好呈正弦曲线形状,即3’端ΔG值较低,而5’端和中间ΔG值相对较高。

ΔG值(自由能)反应了引物与模板结合的强弱程度,一般情况下,引物的ΔG值最好呈正弦曲线形状,即3’端ΔG值较低,而5’端和中间ΔG值相对较高。3'端的ΔG值相对要低,且绝对值不要超过9,引物的3’端的ΔG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聚合反应。


11、引物应在核酸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