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药品的研制重心逐渐从仿制向创新转移,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创新药品的征程任重而道远。新药研发的过程可谓“十年磨一剑”,探索之路有太多未知,但有些研发策略和前人经验却不可不知。
6月29日,SBC芯云讲坛 | 器官芯片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小分子药物研究分享,特邀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岳涛,与大家一同探讨药物筛选应用等新药研发策略及经验。
会议主题
器官芯片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及小分子药物研究分享
会议时间
6月29日(周四)13:30-14:50
会议地点
在线直播
主办单位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注册参会
点击「即刻报名」,报名参会
● 会议议程 ●
13:30-14:10 报告:基于微环境控制的微血管器官芯片技术及其药物筛选应用
岳涛 副研究员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岳涛博士,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2010年本硕毕业于同济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师从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博士后。
长期从事微纳机器人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在微纳操作、微流控芯片、智能微机电系统、生物信息与生物智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承担经费500多万;在Science Advances、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ACS Nano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ICRA、IROS、MicroTAS等重要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20余次,获2014年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青年奖。研发了具备多种微环境参数调节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成功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果获得2022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推动了微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14:10-14:50 报告: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及研究方案
丁岩汀 博士后
丁岩汀,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在硕博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分子降糖药物的筛选及相关机理研究,同时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改造优化,设计合成出具有降糖效果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验证。在上述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毕业后入职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进入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应用研究工作。工作期间获得“2022年上海职工职业技能系列竞赛——生物医药行业技能大赛分析检测实验技能个人金奖”和“2022年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个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 注册参会 ●
1. 点击「即刻报名」,报名参会
2. 参与研讨会互动,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SBC纪念礼盒、小风扇、U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