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资讯

解析生命密码,2025组学前沿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

2025-05-2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304

解析生命密码 蛋白质组学赋能人类健康发展

近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赛默飞世尔科技支持的2025组学前沿创新高峰论坛(2025 Omics Summit–Insights Dialogue)在杭州举办,论坛主题为“解码蛋白质组学的奥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秘书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郭天南,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海腾等多位顶尖专家汇聚现场,聚焦蛋白质研究与多学科联合技术前沿,共话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挑战与未来趋势,为人类健康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5组学前沿创新高峰论坛活动现场)
 
在推进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正逐渐成为解锁生命奥秘的关键密码之一。从细胞的结构组成,到复杂的免疫防御机制,再到神经信号的传递,蛋白质无处不在,其动态变化更是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紧密相连。

技术创新是蛋白质组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郭天南长期从事临床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他在采访中分享了其团队在微量组织分析和血液检测技术上的突破,他们开发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试剂盒,结合蛋白质组学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30%传统检测难以判定的“灰色地带”问题;另外一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检测试剂盒也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可辅助诊断儿童生长发育紊乱的相关疾病。郭天南表示,一滴血中蕴含的数千种蛋白质,或许有望成为疾病早期预警的‘生物密码’。郭天南认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技术突破与临床转化是紧密相连的关键环节。
  
(图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秘书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郭天南)
 
除了治疗疾病,抗衰老也是蛋白质组的另一大研究方向。衰老是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抗衰老研究直接关联着人类健康寿命的延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模式的变革。邓海腾带领团队在抗衰老领域探索多年,他在采访中介绍了衰老相关免疫球蛋白组和抗衰老疫苗两项研究成果:免疫球蛋白组可以作为评价抗衰老干预效果的指标;而抗衰老疫苗则可以通过靶向驱动衰老的蛋白,起到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邓海腾分享道:“传统的医疗健康模式主要以治病为核心,但为了让个体在生理机能巅峰期后仍然能维持良好的机能和认知能力,就要进行抗衰老的干预,这样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重大慢病的发生和发展。”
 
(图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海腾)
 
技术突破的落地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学科的繁荣需要开放共享的生态。邓海腾表示:“科研人才的培养,我认为中国是做得最好的,我们的后备人才数量非常多。”据了解,清华大学邓海腾实验室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人才,毕业的同学具备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学的技能,并活跃在国内的多家高校、医院和医药公司,为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做贡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1234.1万人,居世界首位。我国保持“人才储备+开放生态”的良性互动,为突破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根本性支撑。
 
(图为邓海腾与团队成员)
  
2024年12月,《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π-HuB”计划)白皮书,展示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推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的重要贡献。“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两耳不闻窗外事’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科研环境,随着技术、仪器设备、研究成果更新迭代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涉及到交叉领域的科研突破,如果不多方面进行沟通,我们将很难与时俱进,也很难让成果取得更大的影响力。”郭天南说道。据了解,郭天南实验室长期重视国际合作与学科交叉,近年来已与十余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涵盖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每年均有数十项参与的国际学术会议、合作交流及合作研究项目,扩大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图为郭天南与团队成员
 
郭天南表示:“蛋白质的研究毫无疑问非常重要,无论是在中心法则、在药物研发还是在疾病的诊断上都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多项技术相互交融、协同发力,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展望未来,相信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也将继续推动全球生命科学进步、为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