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结直肠腹膜转移癌(CRPC)作为结直肠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诊断晚、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特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 CRPC,但该方案仅适用于部分患者,且易引发严重副作用。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可触发免疫应答,化疗等标准癌症治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 并产生肿瘤相关抗原(TAAs),但单独 ICD 激活免疫系统的效果有限,常需与免疫佐剂,如 TLR7 激动剂咪喹莫特(R837)联用。然而,TLR 激动剂治疗指数低,静脉注射易引发严重免疫相关毒性。此外,现有治疗还存在药物递送效率低、全身暴露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更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策略。

近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刊登了一项新研究。研究团队开发一种基于天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注射水凝胶(CPE),以多酚-硼酸酯键为交联基础,实现化疗药物卡巴他赛(Cab)与 TLR7 激动剂 R837 的局部共递送,构建了 “化疗诱导 ICD + 免疫佐剂激活免疫” 的协同治疗体系。Cab 诱导肿瘤细胞 ICD,释放 CRT、HMGB1 等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及 TAAs,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R837 原位释放激活 TLR7 介导的信号通路,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二者协同提升抗肿瘤效果。
为了评估水凝胶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及药物滞留能力,研究团队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Scope,Clinx)监测水凝胶降解过程中的荧光强度变化,研究人员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体重17-19g)随机分为两组,即游离组(注射游离 Cy5 染料)和 CPE 组(注射 Cy5 标记的 CPE 水凝胶),每组 3 只。待小鼠麻醉后,在其右背部皮下分别注射 40μL 游离 Cy5 染料或 Cy5 标记的 CPE 水凝胶。
动物活体成像结果表明,Cy5标记CPE组小鼠皮下荧光强度 retention能力显著高于游离Cy5组,且水凝胶在体内可逐渐降解;所有治疗组小鼠主要器官无明显病理损伤,生化指标正常,证明CPE水凝胶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体内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