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海岸首个 CellXpress.ai 落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类器官研究迎来“自动化+标准化”双核时代
- 还在为动物模型与人体真实情况“货不对板”而焦虑吗?
- 还在为养类器官数月、重复操作到怀疑人生而烦恼吗?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一项变革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悄然发生。走进分子筛选共享资源中心(MSSR),你会看到一台由 Molecular Devices(美谷分子仪器)研发的 CellXpress.ai 设备正自动进行液体处理、先进体外模型的培养和成像分析。这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体外模型智能化工厂,正在重新定义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图景。
01 攻克核心痛点:类器官研究迎来“量产”春天!
类器官作为能够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的“微缩模型”,是替代动物实验、进行精准医学研究的理想选择。然而,其培养过程极其繁琐耗时,缺乏标准,实验室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重复性问题,成了阻碍研究的“卡脖子”难题。
这台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重磅引入的 CellXpress.ai 正是为解决这些难题而生!
它特别擅长规模化培养 2D 和 3D 细胞模型,如干细胞、肿瘤类器官、将干细胞分化为各类类器官等。无论是药物研发中的肝、肾毒性测试,还是针对癌症、痴呆症、肺病以及大脑发育等前沿研究,它都能实现类器官的标准化、规模化构建。从精密的液体处理、长期的类器官培养,到AI赋能的高通量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的智能决策,它都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无独有偶,就在 2025 年 9 月,NIH 成立了标准化类器官建模(SOM)中心。该中心的目标就是利用最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和 AI),解决类器官模型的可重复性问题。

02 解放科学家,让科研回归创新本身
想象一下,科研人员从此可以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专注于更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和理论突破上。
“我们的目标是让科学更易于获取、更可信、更具可重复性。“作为 NIH 资助项目的首席研究员,UCLA 分子与医学药理学和生物工程教授 Robert Damoiseaux 如是说。
CellXpress.ai 带来的价值是全方位的:
- 结果可靠:AI 驱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模型培养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 极致高效:实验速度更快,通量更高,减少重复劳动。
- 易于上手:即使非自动化技术背景的科研人员,也能轻松驾驭。
iPSC 来源的 3D 背侧前脑类器官的自动化培养
03 未来已来
目前,这台“科研神器”已被安装于 UCLA 的分子筛选共享资源中心(MSSR),面向全校乃至全球的科研合作者开放。今年 8 月,亚洲首台 CellXpress.ai 体外模型智能化系统也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布,正积极推动国内的类器官技术向自动化、标准化迈进。从降低科研门槛,到推动先进细胞模型的大规模应用,CellXpress.ai 正在重塑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图景。
相关产品链接:
CellXpress.ai体外模型智能化工厂
关于美谷分子仪器
Molecular Devices 始创于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硅谷,并在全球设有多个代表处和子公司。2005 年,Molecular Devices 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代表处,2010 年加入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集团,2011 年正式成立商务公司:美谷分子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Molecular Devices 以持续创新、快速高效、高性能的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著称业内,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在生命科学研究、制药及生物治疗开发等领域蛋白和细胞生物学的创新性生物分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