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安捷伦和岛津宣布各自色谱数据系统可互控气相色谱仪

2014-08-25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264

安捷伦科技和岛津在各自的色谱数据系统中实现对气相色谱仪的互控
 
2014825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与岛津公司近日联合宣布,双方的色谱数据系统可互控各自的气相色谱系统。该举措为分析实验室用户在选用色谱数据系统时带来了更多选择。
 
安捷伦推出了集成在安捷伦OpenLAB CDS上的驱动程序,可用于控制岛津GC-2010、GC-2010 Plus和GC-2014;岛津则推出了用在岛津LabSolutions中的驱动程序,可控制Agilent 6890、6850、7820和7890气相色谱仪。这些驱动程序的推出得益于两家公司的共同合作——双方在2013年已宣布,将采用RapidControl(RC.NET)仪器驱动程序,以节省用户在工作流程和操作过程方面的投入。
 
安捷伦软件和信息学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Bruce von Herrmann表示:“安捷伦会继续为实验室提供开放式系统方法,为客户带来价值。为了降低成本,并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将与岛津等其他制造商携手合作,从而对各种CDS实验室仪器实现全面可靠的控制。这些新推出的驱动程序表明,快速控制是分析仪器控制的重要行业标准。”
 
岛津分析与测量仪器部门气相及TA事业部总经理Masahito Ueda表示:“在岛津,我们仍将采用行业标准的驱动程序进行仪器控制,从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灵活的仪器与软件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和支持RC.NET驱动程序,我们客户提供了一种更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非常适用于那些希望只用一款CDS产品就能无缝控制实验室所有多供应商仪器的客户。”
 
双方的此项举措将各自仪器的控制能力扩展到了气相色谱。自2013年中期起,Agilent OpenLAB CDS已经可以支持岛津的Nexera和Prominence HPLC产品线,并且岛津的LabSolutions CDS也能支持Agilent 1100、1200、1260和1290系列仪器。
 
了解更多有关岛津LabSolutions色谱系统的信息,请访问www.shimadzu.com/an/data-net
了解更多有关OpenLAB CDS的信息,请访问安捷伦软件与信息学网站
 
慕尼黑分析生化展
慕尼黑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是世界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领域的顶级盛会,展会将于2014年9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安捷伦科技将隆重亮相此次盛会(展位号N2.2102)。您可访问www.a-c.cn 进行观众预登记,并随时获取此次活动的各项信息。预登记时请输入邀请码“Agilent”,即可至现场我司展台领取餐券。期待您的参与!
 
关于岛津公司
岛津公司成立于1875年,是先进技术开发领域的领航者。自创始以来,公司便致力于以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岛津在六大洲设有全球销售、服务、技术支持与应用中心,并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的众多资深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himadzu.com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20,600名员工,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2013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68亿美元。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安捷伦于2013年9月19日正式宣布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并通过免税剥离方式拆分出电子测量公司。新的电子测量公司名称为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预计整个拆分将于2014年11月初完成。
 
前瞻性陈述
此新闻内容包括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规定的前瞻性陈述,并受由此创建的安全港规则约束。此处的前瞻性陈述包括但不限于:安捷伦的电子测量业务分离的相关信息、未来收入、利润和盈利能力,未来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客户预期。这些前瞻性陈述包括可能导致安捷伦的业绩与管理层当前预期产生巨大差异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业务实力不可预见的变化;对当前以及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不可预见的变化;客户的购买决策和时机,以及我们不能实现由于整合和重组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节省的风险。
此外,安捷伦面临的其他风险包括安捷伦向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详细说明的风险,包括我们最近提交的Form 10-K和Form 10-Q。前瞻性陈述是以对安捷伦管理层的信念和假设以及现有的信息为基础。安捷伦概不承担向公众更新或修改前瞻性陈述的义务。
 
# # #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