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概况: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新爆发的蚊媒病毒。据WHO报道,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伦比亚)和非洲(佛得角)报告发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2月9日通报,该委专家确诊在我国江西赣州市赣县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病例确诊后,江西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发生地开始灭蚊、蚊媒应急监测、健康教育等措施。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
解决方案:
目前可以用于寨卡病毒检测的快速研究和检测方法中被普遍采用的是实时荧光PCR技术(简称:qPCR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易、稳定性好等优点。
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凭借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悠久研究历史及经验,针对目前爆发的寨卡病毒可提供全面的研究解决方案。从MagNA Pure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或High Pure系列手动提取试剂盒上进行血清或血浆的核酸提取,使用成品化的寨卡病毒检测试剂盒到结合罗氏诊断全线LightCycler家族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病毒核酸定量,整个过程最快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罗氏诊断最新的寨卡病毒检测试剂盒中含有引物、探针、内对照以及非常重要及必须的阳性质控,用以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罗氏致力于为全球人类的健康服务并提供可靠的产品!
*该产品只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不用于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