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表型组学、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已进入数字农业时代,正在力争踏上智慧农业的快车。
在数字农业时代,对作物数据的多维信息获取和分析、精准基因型和表型鉴定、种业数据库的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将为加快从“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添上翅膀,有助于加速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加快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
为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保护、育种研发服务、种质资源托管、基因型分型、基因编辑、表型组学、人工智能和育种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同时也为同行们相互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由百奥云、博瑞迪、智种网和慧诺瑞德等新锐力量秉持资源整合、平台共享、汇聚众智、创新引领的原则,联合组织公益性线上学习平台——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种业发展思路,共同“破冰”。
百博智慧大讲堂的名字,选取百奥云、博瑞迪、智种网和慧诺瑞德四家公司名字的首字组合而成。
百——百奥云(BioBin),致力于为种业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提供优质的育种软件、硬件和数据分析服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博——博瑞迪(MolBreeding),专注于动植物分子检测和育种相关技术开拓与应用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提供高通量、低成本的精准基因型分型服务。
智——智种网(NovoSeed),专业打造玉米研发产品(自交系等)互通第一平台,助推玉米研发领域的快速提升和发展!
慧——慧诺瑞德(PhenoTrait),聚焦农业科研痛点问题,以植物表型相关技术为依托,为科研人员和育种家提供定制化方案和服务。
百博智慧大讲堂自3月5日开播以来,短时间内引起强烈关注。在已结束的直播中,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林泽川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永贵博士、东北农业大学陈庆山教授、金玉良种刘定富董事长、明尼苏达大学梁智凯博士、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李茂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金秀良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温常龙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教授、百博智慧大讲堂四位创始人王冰冰/张嘉楠/叶剑/韩志国、北京农林科学院赵久然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刘守阳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宋青峰博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郑邦友博士、著名农业评论员张鑫先生、法国农业科学院Christophe Salon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秀位研究员、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葛玉峰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青岛清原农冠集团研发总监刘丙新先生、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张颖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韫韬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孙琦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郭涛教授、武汉大学吴贤婷博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番兴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云碧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张建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张峰博士、清华大学崔伟博士、华盛顿州立大学张志武教授、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郭建明、数溪科技冯欣欣、慕恩生物杜洪志、浙江大学岑海燕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乔洪波教授、中科智能吴晓伟博士、德国Julich研究中心Uli Schurr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姜雨教授,东京大学郭威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竞成博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王立志博士,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薛守旺、浙江大学寿惠霞教授、北京屯玉种业郭婷婷、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春震、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陆昊博士、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冰、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国、智种网CEO叶剑、阿德莱德大学刘华健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启云、爱荷华州立大学Mike Castellano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陈茹梅、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鲁非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卢为国研究员、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吴笑女、山西农业大学王兴春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宏教授和黑龙江省农科院钱春荣研究员带来了63场精彩的报告。
接下来的一周,也就是9月21日-27日 ,我们邀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
南京大学 张永光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64期安排如下: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64期暨表型专场第27期
主讲人:南京大学 张永光
题 目: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日 期:9月25日,周五,10:00-11:00
叶绿素荧遥感原理
叶绿素荧光遥感技术进展
叶绿素荧光遥感如何助力农业研究
主讲人简介
张永光博士,曾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2010-2012)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2012-2015)工作。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及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曾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学者(2015),2017年获得首届“李小文遥感科学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德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江苏省杰青等各类项目。针对当前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及碳循环模拟等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他是国际上较早进行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遥感应用的研究者之一,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叶绿素荧光遥感方法与应用方面,提出建立了基于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的生态系统GPP和最大羧化率遥感反演新方法,提高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计算精度,促进了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应用的发展。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流期刊上。目前担任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客座编辑、Remote Sensing以及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编委,以及Plant-Environment Interactions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