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教授畅谈国产高端PCR仪发展

2021-05-3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774

导读: 我国的高端核酸检测仪器产业现状如何?国产与进口科学仪器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提升国产仪器设备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核酸检测需求激增,在全球核酸检测物资紧缺的严峻形势下,一批拥有过硬技术的国产分子诊断企业出现。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扩大产能,加急研发,生产大量抗疫急需的核酸检测仪器及试剂产品,为保障国内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物资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高端核酸检测仪器产业现状如何?国产与进口科学仪器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提升国产仪器设备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带着众多疑问,仪器信息网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ACCSI2021)上专门采访了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请这位从事核酸检测仪器研发20余年的资深专家谈谈国产PCR从零起步,到如今实现国产替代的发展往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士强研究员为彭年才教授颁发 “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奖项


除此之外,在2020年彭年才教授还多次获得国家级殊荣,包括“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已公示)”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后疫情国产分子诊断仪器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国产分子诊断仪器影响深远。在谈到后疫情时代国产分子诊断仪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彭年才教授分别从仪器应用场景和仪器本身性能两方面进行了展望。

首先是分子诊断类仪器的应用场景。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开始缓和,但分子诊断仪器普及仍有很大空间,分子诊断仪器从大型三甲医院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量不容忽视。此外,仪器研发单位可以从用户场景及不同需求研发分子诊断产品,如大型医院需要的是仪器设备具备高通量,而现场检测要求仪器具备便携、快速检测的能力。其中自动化仪器和POCT手持式仪器设备是彭年才教授非常看好的仪器发展趋势,“比如将样本提取前处理与基因扩增检测整合。”

其次是分子诊断仪器的整体性能提升。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分子诊断技术也需要不断进步。具体来说,彭年才教授看好两种技术发展方向:一是将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如将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测序等技术整合在一个仪器平台中,研发出多功能的分子诊断设备。二是在同一仪器平台开发不同功能的试剂盒产品。彭年才教授多次强调试剂与仪器同等重要。以荧光定量PCR仪为例,可以研发肝炎、艾滋病、新冠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多靶标PCR试剂盒。“这样一管标本就可以做3-5种,甚至8种、10余种病原体的检测。”

说到展望,其实我们还查到了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三四个月,科技日报专访了彭教授,并于2019年8月27日在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种捕捉生命密码的“利器” 还能测出烤串是否正宗》的文章,并被新华网转载,这里的“利器”指的就是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文章结尾是这样展望的:“现在PCR检测最快可1小时给出报告,但在很多领域还需多管齐下,更快给出诊断。对于分子诊断高端设备来说,精度、广度、速度的极限突破将是自主创新者永恒的追求。”

在谈到未来分子诊断行业的挑战时,彭年才教授认为本次疫情加速了核酸检测的普及,吸引到众多资本及企业竞相进入该市场,所以分子诊断赛道未来的竞争者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采访最后,彭年才教授表示希望更多国产科学仪器厂商能够抓住这次机遇,与国外友商同台竞技、友好竞争,最终让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后记

科学仪器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发展水平。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上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以来,科学仪器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国家级别战略中,足以表明国家对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日益重视。“十四五”新征程开启,科技创新将大有可为,加大科学仪器及相关耗材的研发与产业布局或成为强化科技战略和科技力量的必要手段,打破科学仪器研发壁垒迫在眉睫。尽管国内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任重道远,兼具情怀与实力的国产厂商不多,但已然开始浮现。对于这类企业来说,除了保持创新,不断追赶甚至超越强劲对手,更重要的是能够耐住寂寞、坚持初心。时间倒推到十五年前,那时候彭年才团队是否会有料到十五年后将迎来超级爆发,而其坚持的过程是否也会偶有动摇?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