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勤翔化学发光成像助力2021生命科学文献发表盘点汇总

2022-01-2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231

年终盘点|2021那些用勤翔仪器发表过的文献们

时光如白驹过隙,2021年转瞬即逝,回首这一年,上海勤翔科学仪器用户在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持续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少研究成果在著名国际期刊发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症。如何高效治疗肿瘤,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近日,申有青教授团队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免疫治疗小分子:IOX1。IOX1可能成为一种高效无抗体化疗的免疫疗法。

浙江大学申有青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科研成果目前已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团队发表了“NEK2 inhibition triggers anti-pancreatic cancer immunity by targeting PD-L1”文章,该科研成果目前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ChemiScope Touch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反应。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学敏院士团队发表了“GCG inhibits SARS-CoV-2 replication by disrupting the liquid phase condensation of its nucleocapsid protein”文章,该科研成果目前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ChemiScope 6100 Touch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执行凝胶迁移实验(EMSA)电泳分析步骤。

 

Science Advances 
浙江大学宋海及沈立发现了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共同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YAP drives fate conversion and chemoresistanc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小鼠 SCLC 模型来表明 SCLC 的肿瘤内异质性在 SCLC 肿瘤发生过程中逐渐建立,表明YAP 在建立肿瘤内异质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突出了靶向 YAP 治疗化学抗性 SCLC 的潜力。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ChemiScope 5600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Cell Research
此次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东北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历时数年,一举攻克世界难题,首次成功建立了目前世界家畜干细胞传代次数最多(传代 260 次以上)、可进行多次基因编辑操作的猪胚胎干细胞系,为猪育种奠定基础。
该研究论文题为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ble pig pregastrulation epiblast stem cell lines",已发表在《细胞研究》期刊上。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软件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实验,用于分析目标蛋白的波段强度。

 

Theranostics
华中科大王建枝教授团队发表的“A novel small-molecule PROTAC selectively promotes tau clearance to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s in Alzheimer-likemodels”文章,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C004019能够靶向tau,用于从细胞内选择性降解蛋白质,同时招募tau和E3连接酶(Vhl),选择性增强tau蛋白的泛素化和蛋白水解。C004019通过促进其泛素化-蛋白酶体依赖性蛋白水解,在HEK293细胞中稳定或短暂过度表达hTau,诱导tau的清除。
单剂量和多剂量皮下注射C004019可显著降低野生型、hTau转基因和AD小鼠大脑中的tau水平,改善突触和认知功能,这为AD及相关tau蛋白疾病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候选药物。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题为“Atlastin 2/3 regulate ER targeting of the ULK1 complex to initiate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该文揭示了ATL2/3与参与自噬起始的ULK1复合体直接相互作用,促进其在内质网上组装,从而介导自噬体的形成。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科院先导及中科院前沿局等的支持。
其中,课题组使用上海勤翔ChemiScope 6000 Touch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免疫印迹检测。

 

Nature Biotechnology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海峰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发表题目为 A small and highly sensitive red/far-red light-mediated optogenetic switch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 mammals 的研究论文,历时五年,造出生命“光开关”,开发了一种模块小且灵敏度高的新型光遗传学工具——REDMAP系统。
REDMAP系统1秒可达150倍以上基因表达效果,这个新一代光遗传学工具为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尤其是精准可控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型控制系统。
该研究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合成生物学重大项目的资助。

 

Nano Today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3008)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C01123)的资助下,浙江大学申有青教授团队在核酸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递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设计的基因输送系统为进一步开发模拟病毒载体的高效体内基因递送系统提供了指导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NanoToday上。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琼脂糖凝胶阻滞电泳实验。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王华兵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解析了鳞翅目昆虫β-呋喃果糖苷酶的分子进化和功能分化机制,揭示了鳞翅目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寄主植物和有效利用食物中的蔗糖成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和基因复制的方式巧妙调控蔗糖代谢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为系统阐明鳞翅目昆虫蔗糖代谢和能量供给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提供了新启示。
其中,课题组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Redox Biology
胰腺癌在美国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四,国际著名期刊《Redox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虞先濬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文中作者研究了FBW7对胰腺癌患者铁死亡的影响,作者证实了FBW7显著增强吉他西他滨的细胞毒作用,为化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此外,还证明激活铁死亡和细胞凋亡极大地提高了吉他西滨的敏感性,可能为胰腺癌的联合治疗提供策略。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付德浩团队发表了“Sirt3-mediated mitophagy regulates AGEs-induced BMSCs senescence and senile osteoporosis”文章,该科研成果目前发表在《Redox Biology》上。
其中,团队使用勤翔ChemiScope 5300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科学院刘文军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自组装纳米颗粒的三聚体SARS-CoV-2 RBD mRNA疫苗,该疫苗可产生针对α (B.1.1.7)和β (B.1.351)突变体的广谱中和抗体 。
该科研成果目前已在线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该杂志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期刊(即时影响因子>14)。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董有海团队发表了“Cyclic pulsation stress promotes bone forma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laminae through the F-actin/YAP-1/β-Catenin signaling axis”文章,目前该科研成果发表在《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上。
其中,团队使用上海勤翔ChemiScope 6300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免疫印迹和质谱分析。

上海勤翔不忘初心,
始终关注生命科学前沿动态,
为全球科研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用户,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成像系统的解决方案,
助力于全球生命科学研究。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