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 课程内容 | 主题 |
| 第一天 09:00-12:00 13:30-16:30 |
1、生物药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 生物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高级结构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 蛋白质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选择 常见物理化学的方法原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色谱分析方法简介 – 离子交换、分子排阻、亲水色谱等 电泳方法简介 – CE-SDS,iCIEF等 基于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介绍 生物学活性方法设计的原则 平行线法与4参数法原理 板式布局 结果计算 |
模块一 生物药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 |
| 2、生物药的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生物药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的法规要求 生物药分析方法验证的设计与实施 专属性验证在不同方法之间的考量与设计 准确性/重复性/线性/范围的整体设计方案 耐用性参数的选择 LOD和LOQ的计算与验证 如何制定方法验证的可接收标准 分析方法的确认 分析方法确认的适用范围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如何选择方法确认参数 分析方法的转移策略与转移流程 分析方法转移的适用范围 分析方法转移的流程与职责 分析方法转移的策略 分析方法转移的比较参数、统计学计算及可接收标准 联合验证在分析方法转移中的实施 |
模块二 生物药的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
|
| 3、生物药的质量标准设定 ICH Q6B的适用范围 ICH Q6B的关键术语,如生物活性/效价、标准品/参考物质、产品相关杂质/产品相关物质 产品的质量标准在产品特性方面的考量,如产品的表征数据、理化/免疫学特性 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工艺方面的考量 产品质量标准在稳定性方面的考量 产品质量标准在分析方法方面的考量 如何以临床经验为依据的制定适合于生产工艺能力、产品稳定性、方法变异性等要求的质量标准 |
模块三 生物药的质量标准设定 |
|
| 第二天 09:00-12:00 13:30-16:30 |
4、生物药的稳定性研究 ICH Q1A和Q5C背景介绍及其适用范围 稳定性研究的批次选择,上市申请阶段的批次规模/代表性、批次数量、数据要求,及Q1A与Q5C的差异 稳定性研究的样品选择,括号法和矩阵法的应用范围 稳定性研究试验条件、容器的选择 稳定性研究与有效期设定,如外推法的使用 稳定性研究的其他考量,如反复冻融、暂存时间、运输时间、患者使用等 稳定性研究的其他用途 |
模块四 生物药稳定性研究 |
| 5、生物药的标准品标定 ICH关于标准品的要求 二级标准品体系的建立 一级标准品的确立,以及工作标准品的选择,如临床经验、物理化学性质、活性值 标准品标定的测试方法选择,如放行测试、扩展性表征 标准品标定的测试数量的确定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及其统计学原理 标准品的稳定性考察 标准品换批的法规考虑 |
模块五 生物药标准品标定 |
|
| 6、实验室OOS调查 OOS调查的法规 OOS调查的流程及其职责,如第一阶段调查的重点和调查人员、第二阶段调查的重点和调查人员 复测(re-measurement, re-test)、调查性测试等在OOS调查中的正确使用,re-test的试验次数的确定 溢出值的判断方法 如何正确的报告最终结果 理化分析OOS调查的重点 生物学活性分析OOS调查的重点,如方法性能、关键试剂、试验操作等 微生物分析OOS调查 |
模块六 实验室OOS调查 |
|
| 讨论与答疑 Q&A | ||
| 培训模式 | . 采取讲解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新颖方式,从而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实践的运用知识; . 紧扣当前热点问题与法规现状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模式,对热点问题进行模拟实践给出合规的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