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学术研讨会通知

2022-07-1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508

关于召开“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学术研讨会”的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落实“十四五”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新要求,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促进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拟定于2022年9月23-25日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都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委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生态环境修复专委会、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专委会、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待更新...)
支持单位: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有研科技集团(待更新...)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2年9月23日-25日(23日全天报到)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二、活动安排
(一)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1.拟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介绍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最新政策规划;
2.邀请国际国内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就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最新研究进展作特邀主旨报告;
(二)分论坛
1. 分会场学术议题:(1)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2)地下水污染精细化表征与数值模拟技术方法;(3)低碳修复技术与理论;(4)污染土壤、地下水生物修复;(5)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修复;(6)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7)地下水污染多介质协同防控与修复技术;(8)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案例;(9)酸性矿山地下水环境跨介质协同调控;(10)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及风险防控;(11)矿山污染源防控;(12)金属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13)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监测与健康评价;(14)岩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实践。
2. 研究生专场
为给予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青年学者更多实质性交流机会,会议根据研究生注册情况,设立不少于一场专场报告会。
3. 科技与产业发展对话会
邀请政府主管部门代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围绕土壤与地下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内容开展政、产、学、研、用对话,推动协同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高级研修班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新政策法规标准,风险评估技术和软件,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方案的编制,以及该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小组研讨等教学形式授课,经考核合格,颁发“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
(三)墙报交流
会议期间设墙报交流区域,论文作者可免费张贴墙报交流研究成果(墙报尺寸90cm×120cm)。
(四)科技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举办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科技成果展,展示本领域创新科技成果、技术产品和项目,分享典型工程案例,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转化应用,并组织路演和对接活动。大会提供3×2.5米快展展台,用于展示成果、摆放资料等,如有展示需求,可尽快联系会务组预定展位。
三、论文征集
1. 投稿要求:应为原创论文,需提供论文全文,其中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要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请在论文后面标注作者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以便进一步沟通。
2. 优秀论文将推荐到《环境科学与生态技术(英文)》(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影响因子9.37)、《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期刊。
3. 论文摘要提交的电子信箱为:cseshg@126.com。论文摘要截止日期:2022年8月15日。
四、会议注册
1. 会议服务费
类型/时间 优惠注册费
(8月15日之前)
标准注册费
(8月15日之后或现场)
学生(持有效证件) 1200元 1600元
科研、教职人员 2000元 2600元
企业代表 2600元 3200元
 
2. 培训费:研修班收费35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用餐、证书费等。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统一收取并开具发票(培训费均开具为增值税普通发票)。
3. 缴费
银行汇款 支付宝付款 现场缴费
账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银行账号:75010188000331250
  报到现场可使用现金或刷银联卡(POS机)进行会议缴费
备注信息:SG22-参会姓名,个人汇款需备注:SG22+正确的发票抬头
4. 发票
(1) 电子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均开具为电子发票,下载链接将发送至代表在会议系统注册的手机号及邮箱,请自行下载、打印使用。
(2) 纸质发票
纸质发票将于会议结束一个月内邮寄给参会代表。
五、联系方式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刘红光 孙自利 饶阳 张超 姚凯 刘信德
电  话:18500050178
邮  箱:cseshg@126.com
2. 成都理工大学
联系人:刘国、蒲生彦
电话:028-84073864
3. 会议合作、参展咨询
联系人:刘红光
电话:18500050178
 
附件:
1. 会议学术委员会
2. 专题分会场召集专家
3. 参会回执表
4. 培训班报名表
5. 论文摘要模板

 
附件1

会议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以拼音为序)

 
学术顾问:
柴立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林学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
刘嘉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倪晋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焰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魏复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运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毛景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主任委员:
朱利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朱永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按姓氏以拼音为序):
蔡五田、曹心德、陈  扬、陈久斌、陈梦舫、陈能场、陈同斌、
谌  书、仇荣亮、党  志、邓  皓、邓仕槐、方占强、冯新斌、冯秀娟、高大文、龚宇阳、谷庆宝、侯德义、胡  清、胡冠九、华绍广、黄沈发、贾永锋、黄益宗、纪志永、贾仲君、姜  林、焦永杰、康小兵、李  娟、李  辉、李  松、李春萍、李发生、李芳柏、李海龙、李明路、李挚萍、林匡飞、林星杰、林玉锁、刘  国、刘  峰、刘伟江、刘晓文、刘兴宇、龙  涛、陆  军、罗栋源、罗天烈、骆永明、吕春生、潘响亮、马  骏、蒲生彦、邵春岩、宋  云、孙  宁、孙红文、孙约兵、汤叶涛、谭中欣、唐景春、唐运平、滕  应、王  磊、王  炜、王晓光、魏树和、吴  健、吴  怡、吴吉春、吴克宁、席北斗、肖荣波、谢  辉、徐  芬、徐  恒、徐应明、许  模、杨长明、杨宗政、姚  俊、易树平、于志国、张红振、张永祥、周连碧、周启星、邹胜章
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副主任委员: 
刘  国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周  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联络部主任
蒲生彦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件2
 
专题分会场召集专家
 
专题1: 场地土壤地下水调查与精细化风险评估
召集人: 姜  林 研究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孙  宁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吴  怡 研究员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题2: 地下水污染精细化表征与数值模拟技术方法
召集人: 李海龙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王晓光 研究员 成都理工大学
专题3: 低碳修复技术与理论
召集人: 张红振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焦永杰 高工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专题4: 污染土壤、地下水生物修复
召集人: 滕  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高大文 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
  罗天烈 副研究员 成都理工大学
专题5: 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修复
召集人: 骆永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黄沈发 副院长 上海环科院
  谌  书 院长/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专题6: 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
召集人: 李芳柏 研究员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孙约兵 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邓仕槐 院长/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
专题7: 地下水污染多介质协同防控与修复技术
召集人: 席北斗 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易树平 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徐  芬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专题8: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案例
召集人:   蒲生彦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马  骏 教高 宝航环境修复科技公司
专题9:酸性矿山地下水环境跨介质协同调控
召集人: 刘  国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周连碧 研究员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李  娟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
专题10 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及风险防控
召集人: 李明路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专委会
  刘伟江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
专题11: 矿山污染源防控
召集人: 姚  俊 主任/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贾永锋 主任/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汤叶涛 副院长/教授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
  华绍广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12: 金属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召集人: 林星杰 所长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王  炜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华南所
  刘兴宇 教高 有研科技集团
专题13: 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监测与健康评价
召集人: 吴  健 高工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冠九 正高工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王  磊 副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
专题14: 岩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实践
召集人: 邹胜章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罗栋源 高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康小兵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附件5
论文模板 :
 
中文论文题目
(题目居中,小二黑体不加粗,上、下各空一行)
 
第一作者1,2, 第二作者3
1.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2.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3.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
(作者姓名用五号宋体,单位用小五号宋体,下空一行)
 
*联系人:姓名,电话,Email
(居中,小五号宋体)
 
摘要正文:中文,五号字体,单倍行距。英文字符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摘要不超过500字或A4纸一页。

Fig. Figure caption in English
 
关键词:五号宋体,不超过5个
参考文献:用小五黑体不加粗,其余内容数字及英文用六号新罗马体,文字用六号宋体,行距13磅,上空一行
 
注:论文摘要提交信箱为:cseshg@126.com。截止日期:2022年8月15日。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