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纽蓝携手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泉龙副研究员将于2022年7月28日下午14:00-15:00围绕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发现研究策略与实践开展线上讲座,诚邀您参加和共同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结果显示,中医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普通型向重症危重症发展的概率,彰显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发突发传染病中的特色优势。中医学强调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的反应,重视人体自身反应,治疗思路侧重免疫调节,控制体内细胞因子风暴,并在清除病原体、调节免疫紊乱、改善组织损伤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体现了中药方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特点,具有独特的疗效机制和优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技术条件等限制,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理论、方法、经验及其有效性等至今缺少深入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其作用靶点和疗效机制尚未“说明白,讲清楚”,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和公众对中医药抗疫成果的认知和认可。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活性成分通过体内药物结合位点(即靶点)发挥作用,常见的靶点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等生物大分子。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对于阐释中药的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技术是一种实时、无标记、快速分子互作技术,是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发现和验证利器,可提供亲和力(KD)和动力学(Ka/Kd)数据。中国、美国、日本药典均将SPR录入在册,明确指出SPR技术适用于免疫原性分析、结合活性分析、分子间亲和力测定、复杂样本浓度测定等;众多科研和企业都在中药研究过程中使用SPR技术。但传统SPR技术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和使用门槛,使得很多研究单位还无法享受到SPR技术带来的便利。LSPR是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新一代SPR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SPR优化了光路结构,提高了检测性能和稳定性,降低了仪器的购买和使用成本,让每一个生物实验室都能有自己的SPR分子互作仪。
讲座议程
主题一:
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发现研究策略与实践
内容摘要:
1.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研究意义
2.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
3.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发现技术
4.靶点确证技术
5.靶点功能分析
6.课题组案例分析
主讲人介绍:
张泉龙|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中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药效评价及开发利用,特别聚焦于中药抗骨质疏松和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主持省部级自然基金2项,参与完成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省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主题二:
LSPR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1.LSPR技术简介
2.LSPR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主讲人介绍:
王鹏娟|杭州纽蓝应用技术支持,201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在杭州纽蓝从事SPR相关工作,拥有5年SPR分子互作实验经验,擅长SPR分子互作实验方法开发和方案设计。
报名通道
关于纽蓝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