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资讯

罗辑科学邀您参加2023年神经环路研讨会暨技术培训班

2023-04-25     来源:罗辑科学     点击次数:2494

2023年神经环路示踪技术专题研讨会暨第七届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全国培训班将于2023年5月12日-18日在武汉召开。其中5月12日研讨会报到、5月13-14日神经环路示踪技术专题研讨会;5月14日培训班报到,5月15日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全国培训班技术理论培训,5月16-17日全天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全国培训班技术实操培训。5月18日为前沿成像技术参观学习活动,罗辑科学承办的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参观及培训活动,将展示最前沿的神经环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诚邀国内外感兴趣的实验室参加。
 

自2016年5月,第一届神经环路示踪专题研讨会和培训班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神经环路示踪专题研讨会和培训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给国内开展脑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普及了示踪工具的选择、使用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为了满足国内外开展脑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的需要,2023年5月将举办第七届神经环路示踪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顶尖的神经环路研究专家做专题报告;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全国培训班涉及病毒环路示踪、神经递质探针、脑组织透明化、显微成像、在体电生理、脑片电生理、膜片钳、双光子钙成像、光遗传学、小动物MRI、MRI数据处理等诸多神经环路相关技术,讲者均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

部分精彩报告日程:
5月13日 8:45-9:15  杜久林教授   全脑尺度上脊椎动物神经联接图谱的研究
5月13日10:35-11:05  胡志安教授  觉醒系统调控记忆机制
5月13日15:00-15:30  曹鹏研究员  大脑启动防御反应的神经基础
5月13日17:50-18:20  谌小维教授 记忆环路机制的初步探索
5月14日10:50-11:20  周其冈教授  胶质细胞-神经元微环路的构建与功能
5月14日11:20-11:50  曹罡教授  Single cell resolution projectome of mPFC with spatial multi-omics information
5月14日14:00-14:30  胡霁教授  Reverse-translational Study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5月14日 16:50-17:20 任超然研究员  光信息传导系统与脑功能稳态调节
5月15日下午14:00-14:25 戴甲培教授 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和脑疾病研究上的应用
戴甲培教授“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和脑疾病研究上的应用”的汇报,将对该前沿技术背景及其最新进展感兴趣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届时可参加会议交流。

一、培训班和研讨会主办单位(主要)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和麻醉与脑功能分会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

二、会议注册及日程安排
会议期间,差旅费自理,会议将收取注册费,会议注册费包含会议资料等。
1:注册网址:https://www.wjx.cn/vm/h4De6vX.aspx
2:会议地点:研讨会(5月12-14日)武汉市汉阳区华中中交城B栋6楼武汉厅(会议注册地,可导航武汉中交五洲皇冠酒店)培训班(5月15日-17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3:会议详细日程安排:
5月12日       会议现场注册与报到
5月12日下午    卫星会—神经环路与麻醉/睡眠专场报告会(限50人)
5月13-14日       2023年全国神经环路示踪技术研讨会
5月15日            第七届全国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培训班—理论部分
5月16-17日       第七届全国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培训班—实操部分
5月18日  免费参观学习活动-中午12点午餐后结束(自愿参加,报到时统计)罗辑科学前沿成像实验室: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的参观、培训和实际操作(报名成功后,18号上午将有专车从酒店接送至位于武汉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所内的实验室参加活动)

详细日程如下:
5月12日
神经环路与麻醉/睡眠专场报告会—14:30开始,会议地点:华中中交城B栋
(详细日程安排,在此公众号APMneuroimagingLab-建议大家关注,避免遗漏会议信息)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5月17日
实操班(排名不分先后)
A—病毒注射(朱进飘、杨鑫)
B—示踪病毒选择及使用方案(苏鹏)
C—单细胞测序与原位杂交(曹罡)
D—fMOST(李向宁)
E—光遗传学、光纤记录(姜安杰)
F—膜片钳(刘振伟)
G—自由活动神经元超微成像技术(孙洋)
H—MRI(柳壮)

总协调人:饶小平
5月18日  免费参观学习活动罗辑科学前沿成像实验室: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的参观、培训和实际操作(报名成功后,18号上午将有专车从酒店接送至位于武汉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所内的实验室参加活动)
离会时间:5月18日

三、付款信息
通过网银、电汇、手机银行汇款:将款项汇入账号(并请务必注明: 神经环路+单位名称+姓名会议注册费)。
汇款信息如下:
账户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银行账号:42050123705300000238
开户行:建行武汉科学院支行
联行号:105521000772

四、会议官方联系方式
会议咨询及注册电话:
13545272099(廖元丽)
15927634531(饶小平)
18627952376(王杰)
咨询邮箱:ITNCR@wipm.ac.cn

五、关于罗辑科学
罗辑科学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光电国家实验室,十年磨一剑,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国内顶尖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来,专注于激光血流成像、激光微循环血管三维成像、激光片层扫描显微成像、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等生物医学前沿的光学成像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罗辑理念“罗辑科学  专业至上”, 罗辑使命“科技创新 追求卓越”,罗辑愿景“成为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1、整体组织&超分辨激光片层扫描三维成像技术
1-1整体组织激光片层三维成像术
单次连续成像多达8个样品,配置自主创新单图分辨率增强算法和小鼠三维脑图谱自动分割算法,在自动分割脑区和计算的同时,实现3D超分辨,达到三维各4倍的分辨率增强。
 
 
 
1-2超分辨激光片层扫描显微技术
超分辨激光片层扫描显微技术产生超薄的无衍射贝塞尔激光片层,利用新型的GPT-AI超分辨技术显著提高成像分辨率(3D各项同性100nm以内),极大减弱活体活细胞和组织样品在成像时承受的光毒性和光漂白,同时极大延长样品有效观测时间,获得更高质量的成像数据。
 

 
Peng Fei et al., Nature Methods, 2022

2、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
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实时检测生物样本中超弱生物光子辐射,其不但在离体脑片层面,也能在活体层面对脑皮层和深部脑区对单个神经细胞进行在体超弱生物光子成像,从而解析在给定的外部刺激或活体本身的状态改变下导致单神经细胞或神经环路跨突触的生物光子活动状态变化,并对神经信号传递模式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给定刺激的神经细胞其被检测的生物光子的强度和光谱有关,红光有更明显的传播优势,但与其膜电位水平无明显的关联。这一结果为生物光子与神经信息传递上的最新发现。
 

脑科学研究方面,超弱生物光子成像可在脑片和活体层面对单神经细胞状态和神经环路跨突触的信号传递进行解析。
血管研究方面: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在体观察评估脑缺血模型的神经元和血管活性变化,相比TTC染色和行为学测试,其可以监测脑缺血及再灌注诱导的延迟性功能性神经回路,从而评估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的神经和血管损伤。
眼视觉研究方面:最新研究发现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是动物对内外环境活动变化的直接反应,而我们观察到的生物光子的活动改变,一方面反映视觉信息通过视觉通路传递到了皮质,另一方面其改变的模式提示生物光子可能参与视觉运动回路的信息编码过程。
 
 
3、 激光微循环功能&激光微循环三维介观成像技术
3-1激光微循环三维介观成像技术
可对生物样品进行活体微循环血管三维成像,具有无标记、非接触、无创无损的技术特点,同时深度可达5mm以上、分辨率可达2um以内,通过类激光共聚焦的双振镜扫描及时间序列成像,可以快速采集连续时间序列的活体微循环血管的三维影像结果,并可分析得到血管直径、密度、分支数量等精确定量结果。在脑、皮肤和微循环血管研究,眼视觉疾病研究,微小动物生长发育研究,及生物材料、生物膜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激光微循环功能成像技术
新一代HR-LSCI激光微循环功能成像技术,以独有的无标记、非接触、高分辨、全视场快速成像的技术优势,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一种全新有效的微循环血流功能成像的手段;该系统可实时观察全局、局部及单根微细血管的血流灌注与分布及血管形态等相对变化。
 
⼩⿏MCAO脑缺⾎造模观察

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睾丸⽣⻓发育观察
 
⼤⿏输精管病理模型观察

温度降低过程⼤⿏胃内壁黏膜成像

本次研讨会和培训班期间,罗辑科学将展示最新一代的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激光微循环功能成像、激光微循环血管三维成像、激光片层扫描显微成像等前沿显微光学技术及其在神经环路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方法。欢迎参会专家和老师、同学们莅临罗辑科学展台和罗辑科学前沿成像实验室参观、指导和交流。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