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低温处理的对产品的优势

2011-05-0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63

深冷处理又称超低温处理:
二、 是指在-105-170以下对材料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常规冷处理的一种延伸。深冷处理不仅可以显着提高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碳化物、塑料(包括尼龙、泰弗龙)、硅酸盐等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稳定尺寸,改善均匀性,减小变形,而且操作简便,不破坏工件,无污染,成本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如:刀具,钻头,轴承等等需要提高金属性能的金属。
三、 金属工件的安装,金属工件在-105-170的情况看下每下降10度工件缩小大概一道左右,做一在安装工件方面有很好的操作性和不破坏工件的完整性。
如:轴承安装,密封环安装等等
四、 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零件、刀具、转头、五金、模具、轴承等金属材料的低温深冷处理。
五、 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的冷却过程继续下去,达到低于室温的某一温度,从而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低温处理过程。处理后增加金属工作的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刀具和模具的使用寿命成倍地提高。
1)可使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大幅度降低。金属材料在从高温到室温的降温过程中,经历由奥氏体到马氏体的结构转变。这是一个伴有体积膨胀的过程,这种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常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稳定,并且稳定后仍有12%以上的残余奥氏体。这给金属精密件带来时间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使一些紧密配合的金属件经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失效。
2)使金属结构基体组织上产生的均匀、细微而弥散的炭化物析出。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是转变遇挫停滞的结果,表现为热处理工艺无法使其结构转变进行彻底,是转变动力严重不足的反映。实验和理论均表明,这种转变动力只能通过增加高、低温相之间的温差来实现,室温以下直到绝对零度的温度空间正是为提高转变动力留有余地。这种转变动力的提高与材料温度的降低共同作用,使金属中以填隙方式存在于微观结构中的炭化物地位产生动摇而析出。这种炭化物的析出现象将会给金属的耐磨损性能和磨擦性能带来显着提高,硬度也会增加,并将直接提高磨损件的寿命。 实验证明:高速钢刀具低温处理后,耐磨性提高了3倍。摩擦系数降低了20%,硬度提高了14倍,使用寿命提高了13倍。其它材料的实验也获得了使用寿命延长的类似结果,例如合金钢、聚晶金刚石等,特别是冲压模具的处理效果尤为明显,使用寿命提高达几十倍。这两方面的深刻变化使低温冷处理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 1.处理效果直接作用于处理件内部,不限于表面,是整体效应,从而使刃具重磨再用时,不会使处理效果失效。 2.低温处理对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起到稳定作用。这样对那些尺寸要求严格的工件,预先进行低温冷处理,可大幅度提高形状和尺寸的温定性,并有降低被处理的淬火应力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