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标准化检测的必要性
维生素D为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来源于膳食和紫外线光照皮肤后合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由于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室内生活时间变长,防晒霜和防晒衣物的普及)及自身原因(皮肤黑色素含量,皮肤维生素D产生减少和破坏增加),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影响着30%-50%的人[1]。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D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引起骨骼健康失衡,导致骨质疏松,跌倒和骨折等,还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如癌症、肌肉功能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疾病[2,3,4]:
维生素D标准化检测试剂盒在中国的进展
近年来,维生素D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随着25(OH)D检测大范围开展,临床实验室专家们发现不同检测方法间的结果明显不一致,甚至影响了临床对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为了纠正这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营养健康办公室(the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ODS)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和比利时根特大学一同合作, 启动了维生素D标准化计划(VDSP)[10]。
建立VDSP的宗旨是促进全球所有实验室25(OH)D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从而提高医疗安全, 保障全民健康。在此基础上, NIH-ODS提出了VDSP的4个主要目标:(1)标准化各种厂商和实验室自建的25(OH)D检测方法; (2)标准化全民营养健康调查所使用的各种25(OH)D检测方法; (3)实施致力于改进实验室25(OH)D检测方法性能的国际化研究; (4)研究并报道25(OH)D标准化后的结果差异。
为保障25(OH)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10年NIH-ODS与CDC合作建立了维生素D标准化认证程序, 并号召所有的生产厂商和实验室积极参与。该认证程序分2个阶段进行, 首季度发放40份参考方法(JCTLM认证)定值的血清用于校准, 保证厂商或实验室自建方法的结果具有溯源性。随后, 每季度发放10份盲样样本用于精密度及准确度评估。参加者连续4次的调查结果符合认证程序的要求即颁发认可证书, 有效期为1年。重新认证是1年1次, 维生素D的性能验证标准是平均偏差≤ 5%, 不精密度≤ 10%。
英国IDS公司的艾狄斯®25羟基维生素D标准化检测试剂盒参与并通过维生素D标准化认证(VDSP),成为当前全球实现标准化溯源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该产品于2007年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证,在中国临床上销售已超过10年,检测样本量超过300万例,已在各大医院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成为维生素D检测领域的领先者。
该试剂盒质量稳定,性能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