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FID不同频段之间的区别
RFID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射频信号的传输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电感耦合方式,另一种是电磁反向散射方式,这两种方式采用的频率及原理均不同。
低频(LF)频率小于134.2KHz
低频使用频段一般为10Khz-1MHz常用工作频率为125kHz和134.2kHz。该频段电子标签都是被动式的,通过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
工作特性:
➣ 阅读距离一般小于1m,存储容量为125位-512位;
➣ 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
➣ 有较高的电感耦合功率可提供电子标签使用;
➣ 无线信号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和木材等。
相关标准:国际:ISO11784/11785和ISO18000-2
RFID低频动物标签示例:
常规低频耳标适合猪、牛、羊及羊用一体式折叠耳标
低频耳标适合各类动物的单体识别,是最有效的电子识别方式之一,低频标签不受液体、动物身体组织影响,可方便快捷的识读动物个体身份,从而建立、获取个体特征信息,实现信息化动物管理。
植入式电子芯片为生物玻璃封装的RFID低频电子芯片,植入动物皮下组织后能永久留存,不易掉落损坏,具有强隐蔽性,不会造成动物不适感,不易发觉标签存在性,防伪性最强。
低频RFID读写器、PDA系列:
针对低频电子标签设计开发的各型读写器,PDA手持机等识读设备,能够解决大部分使用场景的标签识读、个体识别、信息查询需求,为动物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效、可靠的识别方案。
高频(HF)频率为13.56MHz
高频使用频段一般为13.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1-22cm。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高频标签产品最为放丰富,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距离,但成本也比低频标签贵。
工作特性:
➣ 数据传输快,典型值为106Kbit/s;
➣ 存储容量范围为:128位-8K以上字节都有;
➣ 支持密码功能或使用微处理器;
➣ 该频段标签在畜牧业实际应用中使用量最小。
相关标准:国际:ISO14443、ISO15693和ISO18000-3、国内:GB/T 33848.3-2017
超高频(UHF)频率为860-928MHz
超高频常见的工作频率位860-928MHz,全球各标准不一。超高频系统通过电场来传输能量。电场的能量下降的不是很快,但是读取的区域不是很好进行定义。该频段读取距离比较远,无源可达10m左右。同时,由于天线可采用蚀刻或印刷的方式制造,因此成本相对较低。该频段对液体物品的应用还太不成熟,对人体的干扰较大,读写设备的价格也较贵,应用维护成本较高,但其应用十分广泛。
工作特性:
➣ 读取距离较远、信息传输速率较快;
➣ 可同时进行多标签识别;
➣ 在畜牧业主要采用无源电子标签适用于0-10米的应用场合;
➣世界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通信频率,支持国标双频920MHz~925MHz、840MHz~ 845MHz和FCC,902MHz~928MHz以及ETSI,865MHz~868MHz;
➣ 为实现物联网的主要频段;
➣ 该频段的电波不能通过水,灰尘,雾等悬浮颗粒物质;
相关标准:国际:ISO18000-6C/6B、国内:GB/T 29768-2013
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示例:
通用RFID超高频电子耳标:猪、牛、驴等大型动物适用
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速度快等明显特点,尤其适合于动物群体识别、数量管理场景。基于超高频电子耳标的核心技术升级,瑞佰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佰创物联”)现已成功建立了用于各种动物的识别领域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传统动物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升级,为各养殖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管理品质。
RFID动物标签应用简介
瑞佰创物联各类动物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成熟应用于各类动物管理场景,基于完善的RFID电子标签体系的支撑,形成完整高效的动物信息化管理方式。
植入式芯片、低频RFID耳标
植入式芯片及低频RFID耳标在种畜管理、宠物管理、小型动物管理及水产管理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其终身性、防伪性、隐蔽性的特点在高价值动物管理及防伪、动物保险防伪、宠物管理等行业有着大量成熟的使用。
超高频RFID电子耳标
超高频电子耳标动物应用近些年来由于市场功能需求大,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大爱农牧于业内早期开启超高频应用的广泛技术积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类动物识别管理领域。
超高频RFID无源电子耳标具有传统标签无可比拟的距离优势、寿命优势、成本优势。尤其适合于动物远距离识别、群体资产盘点、群体管理场景。基于远距离识别能力的拓展,畜牧养殖设备能更好的结合到智慧牧场信息中心,为养殖各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