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浅谈如何用类器官技术助力生命科学研究!

2020-12-23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488

类器官(organoids)是将具有干性潜能的细胞在体外进行3D培养,从而形成相应器官的类似组织,并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组织能力,它能够高度模拟其来源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命名为“类器官(Organoid)”。该项技术于2009年由荷兰科学家Hans Clevers团队开发,在2013年science杂志评价类器官技术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一,2017年类器官技术被nature method杂志评为年度十大技术突破之一,2019年类器官获science隆重推荐,并登上了《科学》杂志的封面!2019年9月荷兰科学家Hans Clevers因类器官研究的开创性工作,获得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引文桂冠奖,预示着类器官技术有望在未来问鼎更大的奖项。到2020年7月Pubmed能检索到的类器官文献已超过万篇,类器官之火已经燃遍整个生物圈,看着大家都在用类器官技术发文章,此时科研汪们都在感叹好文章(高分)都是别人的,我怎么用类器官技术发好文章呢?小编也一直在关注着类器官文章,CNS文章咱看不懂,也够不着,退而求其次找了一篇发表在Gut(IF:19.819)上的文章“Interleukin-22 orchestrates a pathologic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 transcriptional programme i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作者基于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人的血清中检测到IL-22的高表达这一现象,研究IL-22在这类疾病中的致病机制,该文章利用结肠类器官模型,验证了IL-22介导了结肠上皮细胞中病理性内质网应激反应转录程序,整个文章的构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构建的结肠类器官进行转录组本测序分析,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第二部分利用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现象验证,第三部分结合临床样本进行验证分析,第四部分做相关机制研究(该文中涉及很少,如果阐明机制就是CNS级别文章了)。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 第一部分

◆  通过类器官模型验证了IL-22可以诱导结肠内质网(ER)应激反应
 
作者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IL-22处理后的结肠类器官,发现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然后在通过qPCR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相关基因,然后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Tunicamycin)和IL-22同时处理了结肠类器官,发现IL-22可以增强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由于在炎症性肠病中IL-22和IL-17A通常同时检测到,因此作者又分析了IL-17A在这个体系中的作用,发现IL-17A可以协同作用增强内质网应激反应。
 
◆  IL-17A增强IL-22诱导的内质网(ER)应激反应,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凋亡。
 
通过对两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发现IL-22促进了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作者在体内实验中对该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由于单独的IL-22很难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组织样本的变化,所以作者给小鼠注射TNF-α来诱导凋亡模型,发现了注射IL-22和同时注射IL-22与IL-17A的这两组都加速了凋亡进程。
 

※ 第二部分

◆  通过基因缺陷小鼠进行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IL22/ER stress在结肠炎中很重要,IL-22是ER Stress重要的启动者。
 
为了做体内验证实验,作者做了两种基因敲除小鼠,一种是Tbx21-/- Rag2-/- (TRUC)双敲小鼠,可以自发诱导炎症性小肠。另一种是在TRUC小鼠基础上进一步敲除IL-22,构建了Tbx21-/- Rag2-/-IL22-/-(TRUC IL22-/-)小鼠,通过对TRUC小鼠的结肠样本测序分析发现其上调表达的基因与IL-22处理的结肠类器官样本结果相符,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Xbp1表达上调,在TRUC小鼠上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和IL-22的抗体处理后,结肠炎症状明显减轻,在IL-22敲除的TRUCxiaoshu(TRUC IL22-/-)中,其结肠炎评分降低,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也下调。
 

※ 第三部分

 ◆  IBD患者结肠中IL-22反应性转录产物增加,并与粘膜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和严重程度相关。

动物体内结果验证后,作者进行了临床样本的分析,在两组克罗恩病临床样本中,病人血清中的IL-22表达普遍上升,且IL-22的表达量与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以及肠镜评分(SES-CD)相关,用IL-22的应答转录本可以对肠镜评分进行预测。
 

※ 第四部分

◆  活动性结肠炎中上皮细胞特异性内质网应激驱动转录程序增加,并与IL-22相关。

作者首先定义了一个内质网应激GSVA富集评分,发现在活动性结肠炎中分数升高,并且评分与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以及IL-22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  阻断IL-23/IL-22轴,可逆转克罗恩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
 
最后作者做了相关的阻断实验,由于IL-23是直接调控IL-22分泌,因此作用分析了应用ustekinumab(针对IL-23的单抗,一种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抗体药物)治疗的病人样本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用单抗治疗后其内质网应激基因XBP1和GRP78表达下调,同时内质网应激GSVA富集评分降低。
 
 
 
整篇文章是结合了类器官技术发现现象,然后通过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验证,接着与临床样本测序数据进行衔接,最后通过临床抗体药物数据验证,这篇文章很好的将类器官,动物实验,临床数据进行了整合衔接,美中不足是对机制的研究欠缺。文章最后总结出IL-22介导了结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靶向IL-22相关通路以缓解内质网应激或是治疗IBD的潜在策略。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