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是第22个全国爱肝日,病毒性肝炎属于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人数超过一亿,全球占比超过10%。
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认识始于1960年代,病毒发现者Baruch Samuel Blumberg和其他人共享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HBV至少有9种基因型(A型至I型)和1种未定基因型(J 型)。我国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分为核苷酸类似物以及干扰素两大类,其中核苷酸类似物占主要部分。耐药是影响核苷(酸)类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疗效的重要障碍。当用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时,耐药的发生较为常见。耐药不仅可使已取得的治疗效果(如组织学改善等)丧失,还可导致肝脏病变急剧恶化,使疾病进展(如肝炎复燃、肝脏失代偿、肝衰竭等)。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与HB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称为基因型耐药。
我国核苷(酸)类药物耐药问题严重,与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和医患对耐药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对于乙肝耐药问题应重视和规范用药。
乙肝耐药的真实病例分享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鲁俊锋大夫为大家带来1例真实世界的乙肝耐药抗病毒治疗病例,欢迎大家交流。
①基本情况
吴某,37岁,慢乙肝20余年,伴黄疸,B型
用药史:2013年 干扰素针剂治疗
②病例记录
③专家点评
1.耐药位点突变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应答,可能造成低病毒血症(可进一步解释对于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策略),应及时查明原因。
2.大部分乙肝患者有多年的用药史较复杂,及时进行耐药突变株检测有助于判断耐药发生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降低肝脏不良事件及肝癌的发生。
3.目前指南还没有给出明确的TDF/TAF耐药位点,对于临床上出现TDF/TAF表型耐药指征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有待进一步探索。
乙肝患者如何防止发生耐药情况
①不随意停止或改变用药
②定期检查预防耐药现象
③检测耐药基因
专家介绍
鲁俊锋 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