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6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院(筹)和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医药表型组学院士高峰论坛会议暨第三届全国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双星峰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届峰会共邀请到了27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就中医药、精准医学、植物资源、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多组学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了深度报告,吸引了线上线下超3500人参会。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大咖云集,干货满满!接下来让我们重拾精彩瞬间,回顾峰会盛况!
会议伊始,南京中医药大学段大跃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对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以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彭清华教授为开幕式致辞,预祝本届峰会圆满成功。
彭清华教授为峰会致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届峰会专家们对中医药、精准医学、植物资源、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多组学都有哪些前瞻性观点和思考。
生命多组学驱动中医新发展院士高峰论坛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良院士就“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提出恶性肿瘤最突出的临床问题就是难以完全清除癌细胞,一个患者的癌症病灶里面包含多种癌细胞群,每一种癌细胞群对药物的耐受性都不同,如果癌症发生了转移,则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癌细胞又会出现差异。他表示“中西医结合是攻克恶性肿瘤的重要路径,基于中西两种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以及中医药的长期临床经验和疗效,开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方案和新药物潜力巨大。中国将为世界防治恶性肿瘤提供中国方案!”
刘良院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院士长期从事植物的次生代谢研究,尤其是在萜类活性成分、棉花纤维发育以及RNA介导抗虫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在本次峰会上,他就“鼠尾草属二萜成分演化特征的初步分析”作了报告,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了丹参酮等萜类成分的代谢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利用RNAi技术寻找丹参酮2a的合成的关键酶,并和大家分享了研究成果。
陈晓亚院士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院士创立了本草基因组学学科体系。本次峰会他为我们带来了题目为“中药多组学前沿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他列举近几年来中药在国际上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他在中药领域的重要成果。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建立特异的SNP标记分子指纹图谱,获得增产2倍的紫苏高油新品种;
陈士林院士作报告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秦钧教授为大家带来“蛋白质组学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他强调中国人类蛋白组走在世界前沿,并表示“美国关注基因组主导的疾病特征,而中国关注蛋白质组对疾病的诠释”,他表明尿液蛋白质组学极大地拓展了尿液中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并解释了尿液蛋白组学分析的4个优势。随后就利用尿液蛋白质组学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利用尿液蛋白质组学发现COVID-19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标志物的筛选。最后秦教授表明,可以将中医四诊与“蛋白分子诊”检测结合起来,联合解决诊断病人证候。
秦钧教授作报告
广东药科大学主任医师、博导,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主任郭姣教授为我们带来“多组学研究糖脂代谢病发机制”的精彩报告。郭教授讲到,糖脂代谢性疾病正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脂代谢疾病多病并存,相互影响,且治疗困难。基于这些问题,她提出了瘅浊新理念,整体认识和系统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并给大家分享了课题组开展的研究-妊娠糖尿病研究,通过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测序以及细菌共生网络分析,与临床指标关联分析发现FTZ多糖干预能显著减轻DKD小鼠肾脏炎症等。
郭姣教授作报告
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医学院终身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段大跃教授作为国际著名心血管离子通道、药理学及表型组学专家、心脑血管表型组学、药物表型组学、中医药表型组学的首创专家,在峰会上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中医药表型组学2.0”的报告。他详细地阐述了表型组学、临床表型组学以及新精准医学的概念,并对现代西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定义以及分类的根本区别做了阐述。表明传统中医学是根据中医特有的望闻问切四诊所获资料,对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病人体质以及季节气候与周围环境等本质所作的综合概括,即临床表型组。这也是张伯礼院士所讲的“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中医药表型组学2.0比1.0版本升级的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开发前沿计算模型和大数据解析算法,提取可以表征疾病表型组学机制的多维信息,实现疾病多组学微观机制的数字化与全景化呈现,建立新的疾病精准定义、分类分型、诊断治疗系统,实现数字化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和AI辅助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精准医学。
段大跃教授作报告
交流主题一:中医表型组学与精准医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素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忠研究员,湖南中医药大学成绍武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徐世军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苏秀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陈连民教授,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刘志鹏研究员分别做了《中医药防治慢阻肺组学研究进展及实践》《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与疗效预测》《中医表型组学-整体观与还原论的有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多组学效应机制研究》《系统生物学结合多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COVID-19的细胞表型组学机制初探》《生物活性肽抗肿瘤机制及应用前景》《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代谢健康及精准用药》《Moderate altitude exposure impacts host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metabolome by reg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flora(中等海拔暴露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影响宿主的血清代谢组和空腹血糖)》的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陆豪杰教授,复旦大学张旭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正江研究员分别带来《High-throughput Clinical Glycoproteomic Approaches: Paving the Way to a New Sweet Spot for Disease Diagnosis(高通量临床糖蛋白质组方法:铺平疾病诊断新赛道)》《IBT-TMT, a Combination Approach for High-Throughout Proteomics Studies(IBT-TMT,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方案)》《质谱驱动的精准代谢组学技术》的主题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戴绍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许海玉研究员,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夏志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员分别带来《翻译后修饰组学技术在植物逆境应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和算法:从中药分子网络机制预测到精准实验研究》《热带作物多组学大数据挖掘》《基于结构代谢组学的植物化学防御解析》的主题报告。
午餐会报告
除了会场主题报告,午餐时间也有精彩的报告呈现给大家,分别是康普博奥(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磬博士,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袁晓芳产品经理以及深圳市贝普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姜昊产品经理带来的主题为《基于临床蛋白组学的疾病筛查平台》《NGM-新一代代谢组学》《超微量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多场景应用》的报告。
本次峰会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前沿学术知识,还为参会专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线下交流沟通平台,大家互学互鉴,共促共进,共同努力。在过程中为他们自己的研究寻找新的突破口,也为其他专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了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沟通中凝聚共识。本届峰会见证了每位科研专家们共同为国家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和决心。
最后,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邓军亮总裁为本次峰会闭幕式致辞。对峰会承办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和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数字中医药(英文)》杂志和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赞助单位: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金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贝普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普博奥(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嘉宾表示感谢。并表示,百趣生物将会继续努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的交流平台,和各位专家及同行共同推动我国中医药、精准医学、植物资源、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多组学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