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实验大鼠小鼠的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方法

2025-10-3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

实验动物作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实验动物的质量直接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目前使用的实验动物中,大鼠和小鼠占有非常高的比重,需要灵敏、快速、特异性高、性价比高的检测方案,来实现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筛查。
 
2023年7月开始实施的国标GB14922—2022《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文件中对SPF大鼠小鼠需要排除的病毒、病原菌的项目做了明确要求。GB14922—2022指出,按 GB/T 14926(所有部分)和GB/T 18448(所有部分)的规定对项目的所有指标要求逐项进行检测。GB/T 14926 是推荐性国标,主要是涉及病毒、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和血清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实验、免疫荧光实验、免疫酶实验、血凝试验等。GB/T 18448也是推荐性国标,主要是涉及寄生虫的检测方法,如镜检等。这些检测方法标准大多是20年前的标准,近几年新兴起的核酸PCR检测方法则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检测更高效。
 
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近期已发布的团体标准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ALAS)在2017年发布了二十多个团体标准,例如:
 
T/CALAS 49—2017 《实验动物 仙台病毒PCR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仙台病毒普通 RT-PCR 和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动物怀疑本病发生,实验动物接种物、实验动物环境和动物源性生物制品中仙台病毒的检测。
T/CALAS 50—2017《实验动物 呼肠孤病毒III型PCR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呼肠孤病毒III型普通 RT-PCR 和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方法。标准适用于实验动物怀疑本病发生,实验动物接种物、实验动物环境和动物源性生物制品中呼肠孤病毒III型核酸检测。
 
2025 年 7 月中国兽医协会(CVMA )发布和实施了三项团体标准:
 
T/CVMA 272—2025 《实验动物 鞭毛虫PCR检测方法》,文件描述了实验动物鞭毛虫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小鼠、大鼠的鞭毛虫定性检测。
T/CVMA 273—2025 《实验动物 蛲虫PCR检测方法》,文件描述了实验动物蛲虫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大鼠、小鼠的蛲虫定性检测。
T/CVMA 274—2025 《实验动物 鼠棒状杆菌荧光PCR检测方法》,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的荧光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大鼠、小鼠的鼠棒状杆菌定性检测。
 
以上这些团体标准中,都将核酸分子检测手段如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作为实验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说明核酸分子PCR检测是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手段。
 
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qPCR的检测方法
核酸分子PCR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和灵敏度,是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手段,开发了多款检测试剂盒。翼和生物结合市场需求,采用多重荧光定量qPCR检测方案,设计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引物,开发了多款针对SPF大鼠小鼠的病毒和病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病原项目符合国标GB14922—2022《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中的病毒和细菌、真菌的检测项目要求。
首先针对特定核酸区段,设计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引物,确保每一款试剂盒都能精准识别目标病原体,有效避免非特异性扩增带来的假阳性。qPCR检测试剂盒内包含阳性对照,可通过观察阳性对照的扩增曲线,判断qPCR过程是否正常。同时核酸提取过程中引入外源核酸基因组(内参),参与提取过程,提取好的样本核酸在荧光定量qPCR检测过程中通过CY5通道进行外源基因组(内参)的检测,可有效质控核酸提取过程,避免因核酸提取失败导致的假阴性。
翼和生物SPF大鼠小鼠多重荧光qPCR检测试剂盒的优势除了荧光定量qPCR试剂盒固有的高效、快捷、灵敏度高等优势外,而且所有试剂盒的PCR循环程序通用,无需区分病毒和病原菌。多种样本类型提取核酸时只有前处理裂解过程略有差异,其他提取操作步骤一致,方便批量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