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细胞培养试剂盒
DC细胞培养试剂盒
★ 产品描述
DC细胞培养试剂盒是百恩维生物根据DC细胞生长以及诱导需要开发的一个产品组合,可用于DC细胞临床治疗研究,生产过程符合cGMP的标准规范。
★ 产品货号
BW12012
★ 产品内容
试剂名称 |
规格 |
使用终浓度 |
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 |
500ml |
|
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 |
1L×2 |
|
rhIL-4 |
50ug |
20ug/L |
rhGM-CSF |
100ug |
50ug/L |
rhTNFα |
50ug |
50ug/L |
★ 操作步骤
培养过程:
以下过程作为常规免疫细胞培养的一般准则,如需在生物反应器或培养袋中高密度培养,应优化条件来确定最佳的操作步骤。
T细胞培养:
1、准备新鲜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根据标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解冻程序,在37°C的水浴,快速解冻(〈1分钟)冻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用生理盐水洗涤细胞,根据需要也可加入2-5%热灭活的的人自体血浆。
3、用电子(即Coulter计数器,VI-细胞)或手动的方法(即血球计数仪)给细胞计数。
4、离心细胞,清除洗涤缓冲液。
5、培养初期,用含细胞因子(如IL-2)的培养基重悬PBMC,CD3 + T细胞密度保持在大约0.5-1×106/ml,转移细胞到相应的细胞培养容器(培养袋、培养瓶)。随后可应用各种操作激活T细胞,包括添加刺激的抗体或抗原呈递细胞。无论培养T细胞的规模大小,细胞均可被隔离,激活和扩大。
6、在37℃,5%CO2的潮湿培养箱中培养细胞,给予并维持细胞在对数期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为了保持细胞在对数期的增长,当细胞密度超过1×106/ml时,需要分离传代,维持细胞密度在0.5-1×106/ml(例如,2×106个细胞/ml以上,按1:4比例0.5x106细胞/ml)。在静态平板培养中为了获得最佳的气体交换,建议培养基深度不超过1到1.2厘米。
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培养:
1、准备新鲜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2、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铺在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货号BW12002)。
3、在37℃,5% 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3小时。
4、弃掉含非贴壁细胞的培养基。
5、用生理盐水洗涤贴壁细胞(主要是CD14 +单核细胞)三次。
6、添加重组人IL-4和重组人GM-CSF到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 至终浓度分别为50~100 ng/ml和50 ng/ml,并以此培养基培养贴壁细胞。保持细胞密度在1~3x105细胞/cm2之间。研究者可视情况加入灭活的人自体血浆。
7、在37℃,5% CO2的潮湿培养箱中连续孵育5天,建议培养3天左右已添加了IL-4和GM-CSF的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换液,换液过程保留贴壁和不贴壁的所有细胞。
8、培养6天之后,细胞表现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和表面标记(细胞CD1a,CD80,CD86,HLA-DR)。
9、向培养基中添加1ng/ml的LPS或者50ng/ml的TNF-α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DC细胞培养方案:
1、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肝素抗凝,以Ficoll 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MNC)。
2、用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Biowit Technologies)漂洗3次,调节细胞密度为1×106cells/mL。
3、放置37℃,5% CO2孵育箱中贴壁培养2-3h,倒掉未贴壁的细胞和培养基,用用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Biowit Technologies)轻微漂洗贴壁的细胞3次,加入适量的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Biowit Technologies),建议细胞密度为1-3×105cells/mL。
4、加入rhIL4(终浓度为20ng/ml)和rhGM-CSF(终浓度为50ng/ml)到此培养基中,放置37℃,5% CO2孵育箱中继续培养5天。
5、建议3天后更换含有rhIL4(终浓度为20ng/ml)和rhGM-CSF(终浓度为50ng/ml)的免疫细胞无动物源培养基(Biowit Technologies)。
6、在培养至第6天加入rhTNFα(终浓度为50ng/ml)到此培养基中。
7、一般来说在细胞培养至7-9天左右时,即诱导成为DC细胞。
百恩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ioWit Technologies),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科技前沿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外众多药厂和科研机构提供病毒包装,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干细胞培养基,转染试剂、细胞因子等产品及技术服务。公司专家团队曾在国内外知名学府和国际一流制药公司从事研发多年。
单位名称: |
详细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67区留仙一路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1号孵化楼5楼
|
qq:
1694689764
|
联系电话: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