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孵育在预包被的微孔板内过夜,微孔内有预包被的高亲和力抗颗粒酶-B单克隆抗体。分泌的颗粒酶-B与预包被的抗颗粒酶-B抗体结合。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成分,然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颗粒酶-B抗体。分别加链霉亲和素—HRP 聚合物和底物,存在分泌的细胞因子处可见有蓝色/ 紫色的斑点。
颗粒酶-B临床意义
病毒感染 EBV, HIV, CMV, 肝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感染可增强患者CTL反应,体内可溶性颗粒酶含量增加。
淋巴瘤和肉瘤 何杰金病等淋巴瘤患者颗粒酶B浓度增高。
风湿性关节炎 可溶性颗粒酶B 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液中比原发性全身性骨关节病明显升高。
移植 颗粒酶涉及肾脏移植后的急性排斥。浸润性淋巴细胞强烈表达血浆可溶性颗粒酶, 肾移植病人血浆可溶性颗粒酶水平升高提示系统性病毒感染, 如CMV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