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Q Exactive中TMT定量工作流程的参数优化和Proteome Discoverer2.1数据处理方法

2017-01-05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7915

Q Exactive 系列仪器中 TMT 定量工作流程的仪器参数优化和 Proteome Discoverer 2.1 软件数据处理方法

Xiaoyue Jiang1, Tabiwang Arrey2, Eugen Damoc2, Michaela Scigelova2, David Horn1, Rosa Viner1, and Andreas F.R. Huhmer1
1Thermo Fisher Scientic, San Jose, CA, USA; 2Thermo Fisher Scientic, Bremen, Germany

关键词
Q Exactive Plus,Q Exactive HF,TMT,Proteome Discoverer 2.1,蛋白质鉴定,相对定量,同量异序标签,多重定量

研究目标
在 Thermo ScientificTM Q ExactiveTM 仪器平台上,采用 Thermo ScientificTM TMTsixplexTM 和 TMT10plexTM 工作流程,建立最优的质谱数据采集方法将其应用于蛋白质的相对定量研究中。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作流程所涉及的样品前处理、肽段分离和质谱分析等过程,以及采用 Thermo ScientificTM Proteome DiscovererTM 软件 2.1 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流程。

背景介绍
同量异序标签(如 Tandem Mass 标签TM (TMTTM)1 或 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2)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相对定量方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3-6 其中,基于 TMT 标签的多重相对定量方法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整个实验周期更短、波动更小,样品通量更高,以及样品间定量数据的缺失更少等。标记氨基的 TMT10plex 与 TMTsixplex 反应试剂的化学结构相同但是前者在质量报告区域中可以提供更多的 13C 和 15N 同位素组合形式。对于某些组合间彼此仅相差一个中子的质量,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实现串联质谱谱图采集才能进行区分。

Thermo ScientificTM TribridTM 质谱仪家族,包括 OrbitrapTM FusionTM MS 和 Orbitrap Fusion LumosTM MS 仪器,所提供的同步母离子选择(SPS)MS3 方法能够在具有高动态范围的复杂样品中实现最为准确的 TMT 定量分析。7,8 而 Thermo ScientificTM Q ExactiveTM 质谱仪系列仪器,结合了四极杆对母离子选择的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与 Orbitrap 质量分析器的高分辨率和准确质量(HRAM)检测能力的优势,也是进行同量异序定量分析的一把好手。Thermo ScientificTM Q ExactiveTM Plus 质谱仪通过配备改进的四极杆技术(AQT)以优化离子选择能力和传输效果,同时提高了在窄小的隔离窗口内对低丰度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9 Thermo ScientificTM Q ExactiveTM HF 质谱仪引入了超高场 Orbitrap 质量分析器,能够以两倍于 Q Exactive Plus MS 的扫描速度实现高分辨率检测,表现出了更为优异的性能。9

基于 Q Exactive 质谱仪的 TMT 标记定量分析流程,不仅能够实现肽段和蛋白质鉴定结果的最大化,而且能够同时为多达十个不同样品提供高定量准确度的相对定量结果。该流程的前提是需要良好的色谱分离效果、充分分辨的质谱峰、足够的离子丰度,以及能以高扫描速度采集高质量的 MS2 碎裂谱图。本应用文档为 TMT 标记及其相对定量策略提供了详细的分步指导,包含样品前处理、仪器设置,以及采用 Thermo ScientificTM Proteome DiscovererTM 2.1 软件对多重定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详细讨论了关键仪器参数(分辨能力、最大注入时间、自动增益目标值、碰撞能量和隔离窗口等)对蛋白质和肽段鉴定以及定量结果的影响,以保证用户能够参照本文成功地在 Q Exactive 系列质谱仪上建立 TMT 定量工作流程。

实验方法

TMT 标记
采用 Thermo Scientific TMT 试剂对 E. coli 酶解产物标准样品(Waters® Corp,Milford,MA)按如下步骤进行标记:
1. 将三乙胺碳酸盐 (TEAB) 缓冲液、TMT 标签和干粉状态下的样品从 -20 ℃ 转移至室温下平衡。
2. 将 500 μL 溶解缓冲液 (Dissolution Buffer,1 M TEAB) 加入到 4.5 mL 超纯水中,制备 100 mM TEAB 溶液。
3. 将单个样品(不超过 100 μg/TMT 标签) 溶于 100 mM TEAB 缓冲液,得到 1 μg/uL 的样品溶液,充分涡旋振荡,放置 10 分钟。
4. 在每个 TMT 试剂瓶中加入 41 μL 新鲜 LC-MS 级乙腈,充分涡旋振荡,放置 10 分钟。
5. 在每个 TMT 试剂瓶中加入不高于 100 μL 第 3 步中制备的样品溶液,涡旋振荡,孵育 1 小时。
6. 反应 1 小时后,向每个小瓶中加入 8 μL 5% 羟胺(将试剂盒中提供的 50% 羟胺储备液用水稀释 10 倍)以终止反应,孵育 15 分钟。
7.标记结束后,立即按所需比例混合不同样品。在本研究中,TMTsixplex 试剂(通道 126-131)的混合比例为 20:10:1:1:10:20。所选六种 TMT10plex 试剂(通道 127C,128N,128C,129N,129C,130N)以相同比例混合。
8. 将制备好的样品分成小份,干燥,在 -80 ℃ 下储存。
9. 进行 LC-MS 分析前将制备好的 TMT-标记样品重悬于 0.1% TFA/5% ACN (v:v)溶剂中;重悬好的 TMT-标记样品能够在 4 ℃ 稳定保存一周,避免反复冻融。
为考察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将 Thermo ScientificTM PierceTM HeLa 蛋白酶解产物标准样品(P/N 88328)按上述流程进行标记,将 TMTsixplex 通道 129–131 和 TMT10plex 通道 127N、127C 和 128N 分别以 10:10:10 比例混合,然后加入 E. coli 样品中,每通道比例为 1:1(33 μg HeLa 酶解产物 + 67 μg E. coli 酶解产物)。

液相色谱
色谱分离条件设置详见表 1。进样量相当于 1 μg 起始蛋白质。

参数
设置
LC
Thermo ScientificTM EASY-nLCTM 1000
流动相
A:0.1% 甲酸水溶液;B:0.1 % 甲酸乙腈溶液(Fisher Chemical)
洗脱梯度
0-100 min 7–25% B;100-120 min 25–60% B;121 min 95% B,保持 95% 5 min
流速
300 nL/min
捕集柱
Thermo ScientificTM AcclaimTM PepMapTM 100 C18 LC 柱,75 μm x 2 cm,Thermo ScientificTM DionexTM nanoViperTM,C18,3 μm,100 Å(P/N 164705)
分离柱
Thermo ScientificTM EASY-SprayTM C18 LC 柱,75 μm x 50 cm,2 μm,100 Å(P/N ES803)

质谱仪
通过液相色谱洗脱得到的肽段分别由 Q Exactive Plus 和 Q Exactive HF 质谱仪在数据依赖采集模式下进行分析。仪器参数设置参见表 2。

表 2. 采用 Q Exactive Plus 和 Q Exactive HF 仪器分析 TMTsixplex 和 TMT10plex 标记样品的推荐仪器参数设置

 
Q Exactive Plus
Q Exactive HF
全扫 MS 参数
分辨能力 (m/z 200 处的 FWHM)
70,000
120,000
自动增益目标值(AGC)
3e6
3e6
最大注入时间 (ms)
50
50
扫描范围 (m/z)
375-1400
375-1400
MS2 参数
分辨能力 (m/z 200 处的 FWHM)
35,000
30,000 (TMTsixplex)
60,000 (TMT10plex)
自动增益目标值(AGC)
1e5
1e5
最大注入时间 (ms)
100
100
隔离窗口(Th)
0.7 或 1.2
0.7 或 1.2
归一碰撞能量 (NCE)
32
32
环数(Loop count)
10 或 15
10 或 15
起始质荷比(First fixed mass)
100
100
最小填充比(Underfill ratio)
2%
2%
电荷数识别(Charge state recognition)
2-7
2-7
肽段匹配(Peptide match)
优选
优选
动态排除(Dynamic exclusion(s))
30
30

 
数据处理
采用 Proteome Discoverer 软件 2.1 版本(PD 2.1)进行数据处理。该软件的特色是提供了全新改进版的 TMT 定量分析工作流程,其新功能包括:1)可用于添加报告离子同位素分布的全新用户界面;2)解析 TMT10plex 试剂中报告离子同位素杂质的能力;3)实现基于信噪比(S/N 值)的 TMT 定量分析;4)根据 S/N 值归总进行蛋白质和肽段定量分析; 5)提供对肽段和蛋白质丰度值进行归一化和标准化新方法。
 
在 Proteome Discoverer 2.1 软件中设置数据处理流程的关键步骤详细描述如下:
1. 建立研究专用定量分析方法
在开始新研究之前,通常需要先更新定量分析方法,其编辑流程为:
1. 进入 Administration,选择 Maintain Quantification Methods。其中提供了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模板。
2. 选择 Add,从已有方法中选择模板。每个已有 TMT 定量分析模板都包含了残基/肽段氮端的修饰和报告离子的同位素分布。
3.同位素分布值应按照该研究所用 TMT 试剂分析证书(CoA)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添加。相关信息可在 http://www.thermofisher.com/order/catalog/product/90110?ICID=search-product 上通过试剂瓶上的批次号查询获得。
4. 根据研究需要,在“active”列中选择/去除报告离子通道。
5. 保存新创建的定量分析方法。新创建的研究专用定量分析方法参见图 1。

2. 导入 FASTA 数据库
1. 在 Administration 条目下打开 Maintain FASTA Files。
2. 用 Add 功能导入本地硬盘上已有的 .FASTA 文件。
3.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 Download 功能,键入 taxonomy ID,从蛋白质中心下载数据库文件。
 
图 1. 用户定义的研究专用 TMT10plex 定量分析方法示例。
 
3. 创建新研究
1. 在 Proteome Discoverer 软件起始页面选择 New Study and Analysis(图 2)。
2. 定义 Study Name 并指定 Study Directory,将文件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中。
3. 若要进行 Processing Workflow,通过倒三角图标选择可用模板,选择“ProcessingWF_QE active\PWF_QE_Reporter_Based_Quan_Seque tHT_Percolator.pdProcessingWF”。
4. 若要进行 Consensus Workflow,选择“ConsensusWF CWF_Comprehensive_Enhanced_Annotation_Quan pdConsensusWF”。
5. 选定第一部分中创建的 Quantification Method,然后选定 Control channel Selection。
6. 导入要处理的 .raw 文件。图 2 示例中导入了采用两个不同隔离窗口设置的四份平行分析产生的原始数据文件。
7. 选择 OK,数据文件会在新窗口打开。
8. 对于涉及平行分析的复杂研究,推荐使用 Study Factors 管理功能进行结果分组、归一化以及展示。若要添加 Study Factors,在当前研究页面选择 Study Definition tab,选择 Add 来添加类别或数字类型的因素。键入因素名称和所有相关因素(图 3)。如无需使用 Study Factor,直接进入第四部分的工作流程设置操作。
9. 在 Input Files tab 条目下应该能够显示导入的原始文件。可以用左侧三角形图标展开查看文件细节。根据实验设置为每个文件和报告离子指明 Sample Type 和 Study Factors。
10. 完成后查阅 Sample tab——此时所有研究因素应当已经自动更新。
 
图 2. 全新的研究和分析设置对话界面。
 
图 3. 在 Study Factor 管理界面中添加新的研究因素。
 
图 4. 单个样品定量设置的 Study Factors 和定量分析通道。
 
4. 工作流程设置和定量比值的定义
首先在 workflows tab 下打开 Processing Workflow。模板里已经包含了质量数容许偏差、报告离子定量分析说明和常见修饰,只需要再细化以下几个参数。
1. 在 Processing Workflow 的 SequestHT 节点下,选择 Protein Database。可同时选择多个蛋白质数据库。
2. 在 Processing Workflow 的 SequestHT 节点下,指定 TMT 为肽段氮端和赖氨酸残基上的 static modification。(请注意:TMTsixplex 和 TMT10plex 都对应 229.163 Da 质量增加)。
3. 在报告离子定量节点下,确认 MS 级别是 MS2。
4. 打开 consensus Workflow ,选择 Protein Marker 节点。选定需要在结果中标示的蛋白质。因为样品是 E. coli 和人源蛋白的混合物,定义两类标志物便于后续分析(E. coli 和人类的) (图 5)。
5.进入 Peptide and Protein Quantifier 节点。将 Apply Quan Value Corrections 设置为 True,Co-Isolation Threshold 设为 50, Average Reporter S/N Threshold 至少设为 10(图 6)。Scaling Mode 选用 On Channel Average (Per File),这样对于每个平行分析结果来说,其中每个通道的丰度值都会进行按比例缩放。更多关于参数如何设置的细节参见参考文献 11。
6. 将 .raw 从 Input Files 标签下拖到右侧 Analysis 条目下的指定区域内。
7. 进入 Grouping & Quantification 条目并指明研究中的变量。该设置会决定定量分析结果分组和显示的方式。本例中选择了 Quan Channel 和 isolation windows,因此平行分析的结果会按不同隔离窗口分组并取平均,使其能够非常方便地在最终报告中进行比较。具体操作方式是选定这两个变量,并通过选择每个变量左侧的上下箭头把 isolation windows 移到 Quan Channel 上方。请注意变量的顺序会影响 Bulk Ratio Generation 中的分组方式。选定对照组 130N Quan Channel 作为这两个提取窗口的 Denominator, 再选 Add Ratios。Generated Ratios 参见图 7。更多关于如何设置研究变量的细节请参见参考文献 11。
8. 点击 Analysis 右上角的 Run,开始运行 Job Queue 中的 Processing 和 Consensus Workflow 搜索。
 
图 5. 本研究 consensus Workflow 中 Protein Marker 节点处的设置。
 
图 6. Consensus Workflow 中 Peptide and Protein Quantifier 节点处的参数设置。
 
图 7. 进行比例计算时 Grouping & Quantification 标签的内容。
 
5. 蛋白质和肽段鉴定以及定量结果分析
1. 搜索结束后,选亮 Consensus search,选 Open Results。或者进入 Analysis Results 条目,选亮分析行再选择 Open Results。
2. 蛋白质和肽段的分组数量显示在屏幕下方。
3. 对每个蛋白质/肽段组,根据蛋白质标志物节点中设置的物种归属结果也被显示出来(图 8)。
4. 进入工具栏 View 条目,选择 Display Filter。从全部文件中过滤所有被鉴定为源于 E. coli 的蛋白质组和肽段组(图 9)。
5. 要得到两个研究因素中每个因素下的鉴定结果总数,使用如图 10 所示的条件进行滤筛。
6. 要得到可定量的肽段数量,进入 View,选择 Distribution Charts。在 Bar Charts 中选择 Peptide Groups-Quan Info 可以显示有和没有 Quan Values 的肽段组(图 11)。
7. 如 Grouping & Quantification 标签中所设计的,每个条件下的两个平行分析的定量比值被分在一组并取平均,即如 Abundance Ratios 栏所示 (图 12)。此外,Grouped 和 Scaled Abundances,平行分析间的 Standard Error,以及每个平行分析数据组的 Scaled Abundances 都被显示出来(图 13)。这些功能使得对不同条件下的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易如反掌。
图 8. 根据物种来源标识的蛋白质。
 
图 9. E.coli 蛋白质组(上图)和肽段组(下图)鉴定结果滤筛。
 
图 10. 运用本研究中每个研究因素筛选蛋白质组(上图)和肽段组(下图)鉴定结果的滤筛。
 
图 11. 筛滤后肽段组的定量分析结果总览。
 
图 12. 结果中的 Abundance Ratios 栏。比值分别按 Isolation Windows 和 Quan Channel 排序。比例上调或下调的蛋白质用不同颜色高亮显示。颜色越深代表变化程度越显著。
 

13. 每个数据组中蛋白质的丰度(Abundances (Grouped))、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s)、折合丰度 (scaled Abundances)的图示说明。

结果与讨论
仔细设置每个质谱分析参数对基于 TMT-标记实验实现绝对灵敏和准确的定量分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更长的梯度能够提供更好的色谱分离效果、更小的离子抑制效应以及更少的共洗脱物干扰情况。高度分辨的 MS1 和 MS2 谱图对于准确的肽段和蛋白质相对定量结果的获取不可或缺。MS2 最大注入时间、AGC、NCE 以及 MS2 隔离窗口等仪器参数的设置都会影响 MS/MS 谱图的质量和定量结果。因此在保证仪器高采集速率的同时,应当慎重地选择这些参数。

 
液相色谱
肽段的化学修饰会影响其疏水性,从而改变其色谱保留行为。TMT-标记样品的洗脱通常需要更高比例的有机相。表 3 和 4 分别提供了对未标记和标记的细胞裂解液样品进行色谱分离的推荐梯度,总梯度时间为 2 小时。
 
表 3. 未标记样品的 LC 梯度。
时间
时长
流速
%B
0
N/A
300
2
5
5
300
2
105
100
300
20
125
20
300
32
126
1
300
95
134
8
300
95
 
表 4. TMT 标记样品的 LC 梯度。
 
时间
时长
流速
%B
0
N/A
300
5
3
3
300
5
5
2
300
7
105
100
300
25
125
20
300
60
126
1
300
95
134
8
300
95
 
随着样品复杂度增加,洗脱梯度也应相应地加长(e.g.,4 小时)以保证更好的色谱分离。然而加长洗脱梯度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色谱峰变宽以及母离子 S/N 降低。因此应当考虑增加进样量或是提高最大注入时间的限制。最终用于评价实验效果的指标应当是可定量肽段的数量,而所谓可定量肽段是指碎片谱图包含所有预测报告离子峰的那些肽段。如图 14 A 中所示,对于 1 μg 进样量,将洗脱梯度的时间从 2 小时增加到 4 小时,鉴定出的肽段数量从 3,241 个增加到了 3,810 个。鉴定结果显然受益于分离效果的改善,因为对低丰度肽段的检测灵敏度增加使得蛋白序列覆盖率也相应地提高了。另一方面,可定量肽段数并没有增加,因为最大注入时间设置与 2 小时的梯度相同(表 2)。如果在加长洗脱梯度的同时将进样量增加到 2 μg,则增加了 400 多条可定量肽段,将肽段的可定量数/可鉴定数所占比例提高到了 85%。同样地,可定量蛋白质组数也随着色谱梯度时间和进样量的共同增加而增加(图 14B)。这一结果说明,对于高动态范围的样品(20:1),实现色谱分离条件、进样量和最大注入时间的最佳匹配才能取得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
 
MS1 参数
TMT 标记对于母离子来说是真正的同量异序标签,因此 MS1分辨能力的设置是与未标记样品完全相同的: 对于 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 来说,其分辨率分别为 70,000 和 120,000。这样的设置足以在不显著影响数据依赖扫描模式循环时间的前提下,分辨绝大部分共洗脱物质。 推荐 AGC 目标为 3e6,有利于提高全扫的动态范围。
 
MS2 分辨能力
MS2 分辨能力不够会导致背景或杂质离子信号与报告离子信号混为一谈,影响对 S/N 的评估。对于 TMTsixplex 标记的样品来说,分辨率设置为 30,000 能够保证报告离子与相近报告离子的同位素峰实现基线分离。12
对于 TMT10plex 试剂来说,13C 和 15N 同位素异构体的质量差异仅为 6 mDa。图 15 中显示的是不同比例下经 4 通道 (128N,128C,129N,129C)标记的肽段的报告离子区域。30,000 的分辨率设置不足以区分 N 和 C 同位素异构体。对于 TMT10plex 标记的样品,合适的 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分辨率设置分别应为 35,000 和 60,000。
 
 
图 14. 分析 TMTsixplex 标记的 E. coli 和 Hela 混合样品时,增加进样量和梯度洗脱时间后可鉴定和可定量的 E. coli 源肽段和蛋白质的数量。
 
 
图 15. 分辨率设置分别为 30,000,35,000 和 60,000 时,TMT10plex 标记肽段报告离子区域细节图。请注意,在 30,000 分辨率下仅得到部分分离。
 
MS2 最大注入时间

MS2 最大注入时间需要根据进样量、样品复杂程度和洗脱梯度进行调整。通常来说,更长的注入时间能够积累更多的母离子,报告离子的强度会相应增加,更有利于中低丰度肽段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如图 16 所示,最大注入时间从 64 ms 增加到 100 ms 大大提高了可定量蛋白质和肽段的数量,也相应地实现了更高的定量分析率。

如前所述,更长的洗脱梯度需要更长的注入时间。另一方面,注入时间的增加不应该显著影响仪器的整体速度,尤其是在分析复杂样品的时候。一个理想的方法是将可允许的最大注入时间设成与 FT 转换检测时间匹配,因为该时间是与仪器分辨率设置直接相关的。对于 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 来说,128 ms 的 Orbitrap 分析器检测时间对应的分辨率分别是 35,000 和 60,000,因此使用 100 ms 的注入时间与检测时间非常匹配,能够保证离子注入与 Orbitrap 检测的高效并行。如图 17 所示,增加注入时间同样有利于提升定量检测的准确度。
 
 
图 16. 使用不同仪器设置时,纯 E. coli 样品中可鉴定和可定量肽段和蛋白质组的数量。*方法设置详情参见表 5。
 
表 5. 图 16 中比较的每个方法的详细参数。
 
MS2 IT
MS2 AGC
MS2 NCE
Method 1
64 ms
5e4
30
Method 2
100 ms
5e4
30
Method 3
100 ms
1e5
30
Method 4
100 ms
1e5
32
 
图 17. TMT-标记的纯 E. coli 中的比值。预期比例用虚线表示。请注意对于 128/126 和 129/126 比例,方法 4 的定量分析准确度最高。
 
MS2 自动增益目标值(AGC)

自动增益目标值是需要设置的另一个关键参数,其大小决定了 C trap 能积累并进入 Orbitrap 分析器中进行检测的最大离子数。虽然 S/N 和鉴定效率会随着离子数增加而增加,但偏高的 AGC 目标值设置会造成离子聚集或其他与空间电荷相关的问题。13 图 16 和 17 中比较了当进样量为 1 μg 时,AGC 目标值设置成 5e4 和 1e5 的定量结果差异。当该参数设置为 1e5 时,能够在获得更多可定量肽段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定量准度和精度,而并未引起离子聚集现象。

MS2 碰撞能量
 
NCE 是一个无量纲数值,大致相当于质量数为 500、电荷数为 1 的参比离子的碰撞能(单位 eV)。实际使用的能量是根据所选母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数实时自动计算的。常用的 NCE 设置(e.g.,NCE 27–28)能够为肽段鉴定生成足够的碎片离子,不过事实证明它还不够使 TMT 报告离子解离并实现准确定量。然而碰撞能过大又会导致肽段过度碎裂,降低鉴定效率。14 通过研究发现,将碰撞能量从 NCE 30 提高至 NCE 32 能显著提高可定量蛋白质数而不会给鉴定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图 16)。 此外,高碰撞能还提高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图 17)。因此,我们建议对 TMT-标记的样品使用比未标记样品高 4-6 NCE 的碰撞能。
 
MS2 隔离窗口
Q Exactive 类型的仪器通常建议使用 2 Th 的隔离窗口,能够保证足够的离子传输和灵敏度。然而,扩大隔离窗口会使干扰离子与母离子一并被隔离出来,降低了报告离子的定量分析准确性。

此外,干扰离子的碎片还有可能污染 MS2 谱图并导致鉴定得分降低。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 都配备了 AQT,使得其在非常窄的隔离窗口设置下也能实现有效离子传输。我们分别在 0.7 和 1.2 Th 的隔离窗口设置下对 E. coli 样品进行分析,其鉴定和定量结果非常接近(图 18)。
 
图 18. 不同隔离窗口设置下的可鉴定和可定量肽段组数。显示数据是 E. coli 样品进行两次平行分析的综合结果。
 
为了评估适用于复杂样品的隔离窗口,将纯 E.coli 样品(127C:128N:128C:129N:129C:130N 按 20:10:1:1:10:20 比例混合)与等量 HeLa 酶解样品 (通道 127N,127C 和 128N 按 1:1:1 比例混合) 混合作为背景。结果显示,受到 HeLa 酶解产物干扰影响的 E.coli 通道 127C 和 128N,其定量比值较理论值和其他无干扰的通道有明显偏差(图 19)。采用更窄的隔离窗口 (0.7 Th)可以减少共提取的干扰,定量精度略好于较宽窗口(1.2 Th)。对于高复杂度的样品,我们建议使用 Orbitrap Fusion MS 和 Orbitrap Fusion Lumos MS 仪器中的 SPS MS3 方法来获得高动态范围下的准确定量分析。此外,可以借助样品分级技术(e.g.,Thermo ScientificTM PierceTM 高 pH 反相肽段分离试剂盒,P/N 84868)来降低样品复杂度。
 
理论上还可以采用更小的隔离窗口 (0.4 Th)来提高 Q Exactive Plus MS 或 Q Exactive HF MS 的定量分析精度,但是其定量灵敏度也会受到影响。
 
图 19. 不同隔离窗口的定量分析精度,用可定量肽段组的定量比值中位数来表示。
 
总体来说,要在任何 Q Exactive 系列质谱仪上进行成功的 TMT 实验,都需要根据样品特点仔细选择相关参数。要达到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定量分析目标,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1)采用更长的洗脱梯度、更长的柱子和更高上样量。
2)为不同 TMT 标签调整 MS2 分辨率设置。
3)让最大注入时间与分辨能力相匹配以实现最优的质谱工作循环。
4)根据标签数提高 AGC MS2 目标,TMT10plex 最高可以设为 1e5。
5)在不会过度碎裂肽段的前提下提高 NCE 。
6)四极杆相对于传统方法更窄的母离子隔离窗口,更适合鸟枪法(shortgun)测序的应用。
 
结论

TMT 标记能够提高样品分析通量并支持高达十个不同的生物样品的相对定量,包括细胞、组织和体液。本研究用 TMTsixplex 和 TMT10plex 标记的 E. coli 细胞裂解液样品评估了 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 仪器在蛋白质/肽段鉴定效率和定量分析精度方面的性能。

Q Exactive Plus MS 和 Q Exactive HF MS 非常适合分析中低复杂度的样品。而对于高复杂度样品来说,最好能采用预分级的方式以提高定量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通过比较并优化多组不同参数设置,包括 MS2 分辨能力、最大注入时间、自动增益目标值和隔离窗口等,实现了最高的鉴定效率和最准确的定量分析。同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和液相色谱等相关设置,以及如何采用 Proteome Discoverer 软件 2.1 版本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参考文献
1. Schäfer, T. et al. Anal. Chem. 2003, 75(8), 1895.
2. Ross, P. et al. Mol Cell Proteomics 2004, 3(12), 1154.
3. Savitski, M. et al. Science 2014, 346(6205), 1255784.
4. Weekes, M. et al. Cell 2014, 157(6), 1460.
5. Rauniyar, N. et al. J Proteome Res. 2014, 13(12), 5293.
6. Christoforou, A. et al. Anal Bioanal Chem. 2012, 404(4), 1029.
7. Erickson, B. et al. Anal. Chem. 2015, 87(2), 1241.
8. Ting, L. et al. Nature Methods 2011, 8, 937.
9. Scheltema, R. et al. Mol Cell Proteomics 2014, 13(12), 3698.
10. McAlister, G. et al. Anal. Chem. 2012, 84(17),7469.
11. Thermo Scientific Proteome Discoverer 2.1 User Guide
12. Viner, R. et al.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pplication Note 566.
13. Werner, T. et al. Anal. Chem. 2014, 86(7), 3594.
14. Arrey, T. et al. Thermo Scientific Poster Note 64412.
 

  
    Orbitrap组学俱乐部               赛默飞小分子质谱应用技术群
 
全国服务热线:800 810 5118
400 650 5118(支持手机用户)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