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在探寻茶油中黄曲霉毒素踪迹的应用

2023-02-0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052

油茶是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被广泛种植,且种植历史悠久,在先秦古书《山海经》绪书中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说的“员木”即油茶,它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茶油是指以油茶籽或仁为原料制取的油品,又称茶油籽油、山茶油,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健康食用油,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相较于普通植物油,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 亚油酸达到7-13%, 并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成分, 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长期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常见于霉变的粮食作物及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性极强的黄曲霉毒素。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十几种黄曲霉毒素,包括B1、B2、G1、G2、M1、M2、P1、Q、H1和毒醇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
 
在油茶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质中可能遭到黄曲霉等的浸染,以及茶油果在雨季成熟采摘、晾晒、剥壳得到的茶油籽因储备不当温度高湿度大,就可能存在发霉腐败现象,加上运输过程中可能的交叉污染,就会造成茶油中检出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而且通常掺杂霉变油茶籽炼制成的茶油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会升高,还可能存在气味和口感上的差异。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GB 2716-2018)中规定了我国市场上在售的植物油各项指标要求,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等。此外GB/T 11765-2018更细致地规范了商品化茶油的物理参数和质量指标,其中未涉及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但因存在暴露风险,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已将黄曲霉毒素检测纳入茶油生产监管,如企业标准Q/XYK 0001S-2021规定了山茶籽油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应≤10.0 μg/kg。
 
 
此外,在开发茶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对市面上的部分茶油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大部分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G2和G1,个别样品含有极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2,为后续市场监管检测茶油中黄曲霉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撑。
 
 
某品牌茶油黄曲霉毒素检测液相色谱图
 
 
某品牌茶油中黄曲霉毒素与AFT标准品(B1:0.5ppb)液相色谱图
 
 
相关速递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I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玉米,花生,大米,小麦等谷物及其副产品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同时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过动物代谢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M1仍然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也广泛存在牛奶,血液,组织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作为肝癌的三大诱因之一,也是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世界各国对食品,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都有严格的限量标准。

本亲和柱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副食品、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时的样品前处理。样品经处理后流过冠一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与柱内的抗体结合。清洗免疫亲和柱除去杂质后,再用纯甲醇清洗吸附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随后进行检测。
经本产品处理后结果完全符合GB/T 18979-2003的要求。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