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DNA双链和正负链通过氢键(虚线)结合,1234都是链中任意的序列
2.1临床检查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看看LAMP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完成等温扩增。与大多数叙述LAMP的文章不同,本文直接从LAMP扩增最关键的“哑铃型”核酸入手,将它作为起点,来分解LAMP的扩增原理。笔者自制了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结构(.5与.75结构)以帮助理解。
这个“哑铃型”核酸就是刚才见过的自带双环结构的DNA,它的两端可以自身配对,这种结构恰恰就自带引物结构,提供扩增的起始位点(图5)。
图5 哑铃型核酸以自身为模板的扩增(1)→(2)
LAMP中并不是没有引物,但它的引物有双重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与结构(2)中存在的单环结合完成扩增形成结构(3)(图6)。
图6 结构(2)→(3):(2.5)随着下方链的扩增、上方的链会逐渐解离,
并在解离完成后自身形成环结构
结构(4)上的单环又可以和体系中的另一个引物结合,形成结构(5)(图8)。以此类推,之后的结构会变得较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T. Notomi等人发表的原文献插图。相信有本文的引导,看懂他们的插图应该不成问题。
哑铃型结构的DNA每进行3次扩增就会额外形成一个新的哑铃型结构,且原结构会继续延长,最后形成若干首尾相连的“菜花型”结构,并在此过程中同时产生新的可以独立扩增的额外模板,目标DNA会指数扩增到检测限。
由此可见,LAMP扩增的最终产物是一堆长短不一的混合物,这注定了LAMP只能用于检测,而不能用于基因克隆。但LAMP扩增使用到4~6个引物,大大增加了扩增的特异性。更多的应用可以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简介一文中阅读。
图8 结构(4)→(5)
图9 任意DNA序列+引物→哑铃型结构
附:可使用到的耐思产品
PCR管
移液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