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耐受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CD14表达的调节。在对髓性细胞用脂多糖刺激后,mCD14 mRNA在3~6h下调,同早期内毒素耐受的发生和发展相吻合;另一方面,15h后内毒素耐受的CD14表达上升,但在单核细胞上大多数CD14分子对脂多糖介导的信号转导并不是必需的,即“空置受体效应”。
内毒素耐受的分子基础包括许多脂多糖信号转导的下游分子参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近来才认识的TLR4分子,在对RAW264-7细胞用内毒素刺激后,TLR4mRNA水平下调。另外,白细胞介素-1相关激酶(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IRAK)的参与、I-κB上调及p50同源二聚体占主导地位等因素也参与内毒素耐受。
在炎症反应中也有部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介质分泌,如IL-4、IL-10、PGE2、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糖皮质激素等,这些介质具有抗炎的特性,能够在病原体清除后使炎症反应下调。这些起负反馈作用的介质合成不协调可能在败血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