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Asprosin通过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增强细胞因子的产生

2024-05-27     来源:Naturethink     点击次数:696

白脂素(Asprosin)是一种新型脂肪细胞因子,主要由禁食期间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分泌,能够快速诱导生成葡萄糖并且调控肝脏中葡萄糖的释放。据报道,在饮食诱导的肥胖者中也观察到由 Asprosin 刺激的葡萄糖产生。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分子的活性有助于通过调节食欲和葡萄糖分泌来维持适当的能量稳态。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在肥胖个体以及胰岛素抵抗和1型糖尿病(DM1)或2型糖尿病(DM2)的患者中观察到其病理性升高水平。然而,人们对 Asprosin 作用机制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关键胰岛素敏感组织(骨骼肌和胰腺β细胞)中诱导炎症以及通过激活促炎机制加剧组织损伤的机制方面。

研究表明,Asprosin 在高血糖条件下通过激活与 TLR4 通路相关的促炎机制来损害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研究还发现,Asprosin 通过产生内质网应激和诱导促炎因子来降低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激活 IKKβ-NF-κBp65 通路增强肥胖个体中高脂血症诱导的内皮炎症。然而,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 Asprosin 直接或间接负责调控脂肪细胞功能,导致肥胖相关炎症。但是,它在肥胖中的显著升高水平和相关的组织损伤增强,以及胰腺和骨骼肌中促炎反应的激活表明,它至少部分参与了中度肥胖相关炎症的调控。

因此,波兰雅盖隆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机能学系的一项研究旨在确定 Asprosin 是否对模拟肥胖相关炎症状态的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中度炎症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确定成熟脂肪细胞(即脂肪细胞的肥大)是否影响 Asprosin 作用的性质。研究成果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期刊题为“Asprosin Enhances Cytokine Production by a Co-Culture of Fully Differentiated Mature Adipocytes and Macrophages Leading to the Exacerbation of the Condition Typical of Obesity-Related Inflammation”。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Asprosin对中度肥胖相关炎症发展的影响。使用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实验细胞株,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在分化7、14和21天后,评估了Asprosin对细胞活力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分化阶段的共培养物中,Asprosin对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和HMGB1)表达和释放的影响。

结果显示,单独使用Asprosin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没有影响,仅在脂多糖(LPS)刺激时观察到效果。在LPS刺激的共培养物中,Asprosin对关键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的影响取决于脂肪细胞的成熟程度。在成熟的脂肪细胞中,高浓度的Asprosin会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而在不完全成熟的细胞中,Asprosin会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

此外,Asprosin对瘦素和脂联素释放的影响也取决于脂肪细胞的成熟程度。在成熟的脂肪细胞中,高浓度的Asprosin会降低抗炎脂联素的释放,同时略微增加瘦素的释放。

最后,研究还评估了Asprosin对巨噬细胞流入脂肪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sprosin通过作用于成熟的脂肪细胞培养物来影响巨噬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和迁移。高剂量的Asprosin显著增加了巨噬细胞向成熟的脂肪细胞培养物的迁移程度,这种迁移活性的增加与巨噬细胞主要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和释放增加相对应。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Asprosin在肥胖相关炎症发展中的作用。Asprosin作为从肥胖个体的脂肪组织释放的生物分子,可能是一个具有潜在促炎作用的免疫调节因子,它不仅可能调节食物摄入,还可能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

参考文献:Mazur-Bialy AI. Asprosin Enhances Cytokine Production by a Co-Culture of Fully Differentiated Mature Adipocytes and Macrophages Leading to the Exacerbation of the Condition Typical of Obesity-Related Inflammation. Int J Mol Sci. 2023 Mar 17;24(6):5745. doi: 10.3390/ijms24065745. PMID: 36982813; PMCID: PMC10056564.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982813/
图片来源:所有图片均来源于参考文献

小编旨在分享、学习、交流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如有侵权或引文不当请联系小编修正。如有任何的想法以及建议,欢迎联系小编。感谢各位的浏览以及关注!进入官网www.naturethink.com或关注"Naturethink"公众号,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点击了解:仿动脉血流多细胞共培养装置

点击了解:仿血流多细胞动态共培养系统 NK110-GPY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