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校园气象观测站知识科普

2020-09-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59

校园气象观测站(FT-QC10)知识科普

  我国的校园气象站诞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竺可桢先生和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为我国校园气象站的诞生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初衷是启发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兴趣爱好,为我国萌芽中的气象事业培养人才,推进气象科学的持续发展。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文件的发布,教育革命推动校园气象站的大发展,全国建起数量可观的校园气象站,但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校园气象站基本都是单个气象观测站 ,主要以测量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基本气象参数为目的,通过观云识天气和解读气象谚语等方式来了解天气和气候现象。

  个别校园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进入到国家气象监测网系统,为补充天气实况的观测密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校园气象观测站(FT-QC10)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气象环境监测平台三部分组成。可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气压、紫外辐射、日照时数、pm2.5、pm10等常规气象要素。科普数据应用平台包括:户外LED显示屏和室内广告机发布终端、手机APP和服务器数据分析终端。
校园气象观测站校园气象站是基于气象专题的科学探究平台。校园气象站不仅可以进行常规的气象观测、还可为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校园气象站提供的各种仪器设备是师生获得各类气象要素数据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是科学探究获取直接数据证据的重要渠道,通过预设的气象探究主题或开放式探究 - 由学生自行设计特色气象主题,在具体探究主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演练重复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获得证据,解释结论,交流共享。再一次次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训练科技技能,使学生的科学能力在探究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