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FSMRI)在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2023-08-2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069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无机纳米晶体由于其独特且丰富的光学、电子和磁性能而备受关注,与脂质体和纳米级囊泡等有机纳米粒子相比,无机纳米粒子在生理环境下具有更强的化学、物理和机械稳定性,因此在癌症治疗中被用作药物载体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林君团队利用FITC改性明胶包裹磁性氧化铁((IONPs),并将铂前药与明胶偶联,合成了复合的纳米Pt(Ⅳ)前药。该纳米Pt(Ⅳ)前药在胞内环境下被还原为Pt(Ⅱ),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能力;同时,纳米Pt(Ⅳ)前药仅对肿瘤细胞有一定毒性,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纳米Pt(Ⅳ)前药连接有FITC,具有荧光成像功能,可用于前药的追踪,识别及药物释放。纳米Pt(Ⅳ)前药给药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区域MR信号明显变暗,表明此前药具有T2加权增强效果。
 
图1. 体外T2加权成像
图2. 肿瘤鼠体内T2加权成像
 
复合的纳米Pt(Ⅳ)前药不仅可以靶向携带并释放药物,明显提高了抗癌效果,同时其在人体内可被吸收降解且无毒害。此外由于明胶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可以方便的与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功能化。另外其作为T2加权的MRI造影剂。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