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疾病,临床以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引起的运动症状(例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肉强直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PD非运动症状,例如疼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等亦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且PD的非运动症状可能要早于运动症状而出现。在PD的非运动症状中以疼痛最为常见,而肌肉痛更是PD病理性痛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严重的肌肉痛不但对PD患者造成重大的困扰,更会因为疼痛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加重运动症状。
近期,延安大学感觉与运动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简称“感运中心”)雷静教授课题组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 “Pathological pain: Non-motor manifestations in Parkinson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科研论文。
该论文对PD相关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给予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关治痛思路:
1)提出了以“肌梭”作为外周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核心所介导的帕金森相关运动症状及肌肉萎缩的外周调控作用,及肌肉力学及代谢改变和肌肉痛相互关联的机制学假设。
2)结合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PD病理性痛状态下的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的可塑性变化,并针对作为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启动子的丘脑特异核团功能异常(丘脑MD核团功能增强和丘脑VM核团功能减弱)为特异靶点所能给予的有效治痛方案。
3)重点论述了“不引起明显痛感”43°C温热刺激治疗理念,该物理治疗方案不但能缓解PD病理性痛,同时亦能对PD相关运动症状给予有效缓解,这为中医传统灸法治疗PD感觉与运动症状及稳态失衡提供了科研依据。
雷静教授课题组的上述创新性理念为PD病理性痛的基础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方案。上述系列论点得到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肯定性评价,一致认为具有高度的科研原创性和新颖性。
文章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6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