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4年DAP-seq客户文章盘点

2025-02-0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7

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期待。街道上,冬日的寒风被温暖的阳光所驱散,仿佛预示着这一年的美好开端。我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而有力,心中默念着新年的目标与梦想。推开公司的大门,伴随着熟悉的同事们的问候声,一盆绿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仿佛也在欢迎我的归来。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的新年祝福邮件让我不禁微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回首2024年,初入蓝景科信团队,回忆这一年工作的点点滴滴,看到团队取得的成绩,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2024年,我们团队与客户老师携手共进,成绩斐然。其中,DAP-seq技术服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仅在2024一年,支持客户发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177+,涵盖众多知名学术期刊,包括Plant Physiology、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The Plant Journal、Horticulture Research、The 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Cell、Plant, Cell & Environment等,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是对闪闪发光的科技工作者的致敬,代表着他们对科研的热爱和不懈追求,也见证了蓝景科信团队的努力与进步。下文中对部分客户文章进行了盘点和展示,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启示。
今天是2025年工作的第一天,不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起点。展望2025年,我们团队满怀憧憬与决心,我们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努力在创新中开拓新的辉煌。2025年,我们团队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携手更多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道路泥泞中跋涉,迷雾中摸索,为科技强国助力。

 
案例1:蓝景科信助力揭示MYB相关转录因子调控叶绿体生物发生和光合作用基因表达,为理解叶绿体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以及质体中的其他关键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题目:MYB-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control chloroplast biogenesis
期刊:Cell
影响因子:45.5
光合作用是生命的基础,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叶绿体最早起源于植物间的内共生,其出现超过了10亿年。在植物中大多数调节或者促使叶绿体生物发生的基因都是在细胞核中编码,随后被翻译及运输进入叶绿体中。叶绿体的生物发生依赖于GLK转录因子家族,然而GLK突变体中仍然含有残留的叶绿素,这说明叶绿体的生物发生过程有其他蛋白质的参与。剑桥大学Julian M. Hibberd等人,研究揭示了MYB相关基因和GLK转录因子在陆生植物叶绿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为理解叶绿体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以及质体中的其他关键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案例2:蓝景科信助力揭示逆境响应转录因子调控一次结实性植物衰老的分子机理,为植物年龄调控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低氮/逆境条件诱导作物早衰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题目:Arabidopsis WRKY1 promotes monocarpic senescence by integrative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leaf senescence and nitrogen remobilization
期刊:Molecular Plant
影响因子:17.1
一次结实性(monocarpy)植物是指那些在一个世代中仅开花、结实一次,随后枯死的植物。竹子、龙舌兰和塔黄等多年生植物,以及拟南芥、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一年生植物均为一次结实性植物。一次性结实性植物的衰老(monocarpic senescence)进程与作物产量、品质以及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一次结实性植物的衰老进程受到复杂的生长环境调控。比如竹子在遭受干旱胁迫下开花,随后植株大批死亡。然而,一次结实性植物如何整合外部环境信号来协同调控开花和叶片衰老进程的科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可伟教授团队,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揭示了逆境响应转录因子WRKY1通过直接调控开花、叶片衰老和氮素(N)再利用途径的相关基因来调控一次结实性植物衰老的分子机理,为植物年龄调控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低氮/逆境条件诱导作物早衰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3:蓝景科信助力揭示镉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培育耐镉棉花新品种和通过植物修复手段降低镉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题目:GhRCD1 promotes cotton tolerance to cadmium by regulating the GhbHLH12-GhMYB44-GhHMA1 transcriptional cascade
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影响因子:11.2
镉(Cd2+)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害重金属之一,严重威胁作物生产力和质量以及食品安全。Cd2+容易被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通过可食用的植物器官和谷物进入食物链,对食品质量、粮食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植物修复是减少土壤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显示: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食用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相比,在修复土壤Cd2+污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避免了Cd2+进入食物链的风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探究了棉花响应镉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培育耐镉棉花新品种和通过植物修复手段降低镉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4:蓝景科信助力揭示棉花果枝节间伸长的分子机制,为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题目:GhSBI1, a CUP-SHAPED COTYLEDON 2 homologue, modulates branch internode elongation in cotton
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影响因子:10.1
棉花(Gossypium)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纤维来源,也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作物。理想的株型结构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机械化采收的效率。果枝长度是棉花株型重要的影响因子,适合高密度种植的紧凑株型结构是棉花重要的育种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永山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揭示了棉花果枝节间伸长的分子机制,为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为棉花株型调控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5:蓝景科信助力挖掘和鉴定苹果耐热基因,探究苹果热胁迫的调控机制,为苹果耐热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题目:The MdHSC70-MdWRKY75 module mediates basal apple thermotolerance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factor genes
期刊:The Plant Cell
影响因子:10
苹果(Malus × domestica)是世界上最具经济价值的水果之一,对人类健康和促进我国北方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但大多数苹果产区夏季高温,导致苹果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马锋旺教授/李超课题组,挖掘和鉴定苹果耐热基因,探究苹果热胁迫的调控机制,为苹果耐热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发表的DAP-seq部分客户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