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圣 TA-XTC-18 质构仪:科研领域的关键助力
2025-04-1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5
一、研究背景
在科学研究的广袤版图中,对材料物理特性的精确洞察始终是诸多领域突破与发展的基石。食品科学领域,食品质地的优劣直接左右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与产品市场表现。从面包的松软度、酸奶的浓稠度,到肉制品的嫩度,这些质地特性不仅反映食品加工工艺的成效,更是新品研发时口感设计的关键考量。包装材料研究同样关键,无论是保障食品新鲜度的包装,还是守护药品质量的药包材,其机械性能决定产品在储存、运输环节的防护能力。传统依靠人工感官与简易工具评估材料性能的模式,受主观因素干扰严重,不同人员判断标准的差异致使数据离散性大、可靠性低,难以满足科研对精准度与科学性的严苛要求。保圣 TA-XTC-18 质构仪正是顺应这一迫切需求,以其前沿技术与卓越性能,为科研工作者开辟精确测定材料物理特性的新路径,成为推动多领域科研进步的得力助手。
二、实验方法
样品准备
在食品质地研究场景下,水果样品的准备需兼顾成熟度与规格一致性。如探究香蕉质地变化,应挑选表皮色泽、软硬程度相近的香蕉,沿轴向切成直径 3cm、长度 4cm 的柱状,确保每次测试时,样品内在品质与外在尺寸高度一致。针对肉类,考虑肌肉纤维走向对质地影响显著,切割时需精准沿或垂直纤维方向,制成统一规格长方体,保证测试结果能真实反映肉类质地特性。在食品包装材料研究中,参照《壳聚糖 - 明胶 - 恰玛古提取物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其对新疆褐牛肉保鲜效果的研究》,将活性包装膜裁剪为 2cm×5cm 矩形条,用于后续机械性能测试。药品包装材料方面,严格依据相关药包材标准,如 YBB00152002 - 2015《药用铝箔》,把铝箔制成直径 100mm 圆形或边长 100mm 正方形试样,确保符合行业规范。
仪器参数设置
进行食品质地穿刺测试时,参数设定需契合样品特性。对于质地娇嫩的草莓,选用直径 2mm 尖锐穿刺探头,穿刺深度设为草莓厚度的 70%,测试速度控制在 1mm/s,避免过度损伤样品且精准捕捉质地变化。面对质地坚韧的牛肉干,更换为直径 5mm 粗壮探头,穿刺深度和速度适当加大,以适配其特性。在活性包装膜拉伸测试中,设置拉伸前速度 5mm/s、拉伸速度 3mm/s,确保测试过程平稳且能有效模拟实际受力状态。药品包装材料破裂强度测试,严格遵循标准要求,设定加压速度 (95±5) ml/min,保证测试合规性。
测试流程
将精心准备的样品稳固安装于 TA-XTC-18 质构仪专用夹具。食品穿刺测试用穿刺夹具,包装膜拉伸用拉伸夹具。启动仪器后,内部高精度电机依预设参数驱动测试臂,以恒定速率对样品施力。测试全程,高频率信号采集系统每秒采集数千组力与位移数据。食品穿刺时,精准记录从探头接触样品至穿透瞬间力的变化,获取最大穿刺力、穿刺能量等关键数据;包装膜拉伸测试中,完整记录膜从起始拉伸至断裂全程拉力与伸长量;药品包装材料破裂强度测试,精确捕捉材料破裂瞬间承受压力。为保障数据可靠,每个样品按实验设计重复测试 5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最大程度降低偶然误差。
三、实验结果
数据准确性高
在食品质地研究中,保圣 TA-XTC-18 质构仪对不同品种水果质地测定展现出卓越精度。例如,测定赣南脐橙硬度为 75±3N,脆度通过力 - 位移曲线精确表征,数据与实际口感高度契合。在活性包装膜研究里,精准测定 CS/GE/Br 膜抗拉强度为 54.704±1.06MPa,断裂伸长率 33.945±0.626%,CS/GE 膜对应数据也精确呈现,与人工主观判断相比,彻底消除人为偏差,为材料性能评估提供坚实数据支撑。药品包装材料测试中,对符合标准的药用铝箔,测定破裂强度与标准值偏差极小,确保药包材质量可靠。
稳定性强
历经长时间、大规模实验考验,TA-XTC-18 质构仪始终保持稳定运行。连续 8 小时对不同食品凝胶样品进行质地测试,仪器性能无丝毫衰减,数据稳定性极佳。在不同环境(温度 18 - 28℃,相对湿度 40% - 60%)下测试,仪器不受环境波动影响,持续输出稳定数据,有力保障实验连贯性与结果可重复性,让科研人员信赖有加。
构建标准化测量体系
在食品行业,基于 TA-XTC-18 测定的质地数据,已成为构建统一食品品质评价体系的核心依据。从超市货架上的零食,到餐厅供应的餐食,依据质构仪测定的硬度、弹性等指标划分品质等级,引导消费选择。包装材料领域,无论是食品包装厂商筛选合适材料,还是药品生产企业确保药包材安全,质构仪测定的拉伸强度、破裂强度等数据,均成为行业通用筛选标准,推动包装材料研究与应用迈向标准化、规范化,为行业整体发展筑牢根基。
保圣TA-XTC-18 质构仪凭借在数据准确性、稳定性及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突出优势,深度融入食品科学、包装材料研究等多领域科研工作,成为科研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随着科研探索不断深入,其应用边界将持续拓展,为各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