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泛素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2025-05-09     来源:威尼德生物科技     点击次数:273

摘要
研究以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NPV)泛素基因为目标,通过PCR扩增获得全长序列,构建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实现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高效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波协同技术显著提升电转效率至92.3%,蛋白表达量较传统方法提高2.1倍。研究为昆虫病毒泛素功能解析及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引言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NPV)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剂,其泛素基因在病毒复制周期中通过调控宿主蛋白降解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昆虫细胞转染效率低、原核表达体系易受电击损伤等问题,泛素蛋白的高效制备始终存在技术瓶颈。本研究通过优化基因克隆策略,并采用威尼德Gene Pulser X2电穿孔仪的双波协同技术与电弧防护3.0系统,成功突破传统转染方法在效率与细胞存活率间的矛盾,为后续蛋白功能研究及抗病毒靶点筛选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仪器:
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含2 mm电极杯)、某核酸定量仪
菌株与载体:大肠杆菌BL21(DE3)、DH5α感受态细胞(自制)、pET-28a表达载体
试剂:FastPfu高保真聚合酶、T4 DNA连接酶、LB培养基(含50 μg/mL卡那霉素)

2. 实验流程
2.1 泛素基因克隆

采用巢式PCR策略扩增SeNPV泛素基因(GenBank登录号:NC_011540.1):
第一轮扩增:上游引物5'-ATGTCGACCATGGCGACCGTC-3',下游引物5'-CTCGAGTTACTTGTCGTCATC-3'
胶回收纯化后,第二轮扩增引入NcoI/XhoI酶切位点
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228 bp目的条带

2.2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将酶切产物与pET-28a载体按5:1摩尔比连接(16℃, 12 h)
使用威尼德Gene Pulser X2进行电转化,参数设置:
方波模式(针对大肠杆菌):电压1.8 kV,脉冲宽度2.5 ms
智能预优化系统自动匹配BL21(DE3)预设参数(数据库编号E.coli_DE3_002)
电弧防护系统实时监测阻抗波动范围(ΔR<5 Ω)

2.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TB培养基(含0.5 mM IPTG)
25℃诱导16 h后收集菌体,SDS-PAGE检测23 kDa融合蛋白

结果与讨论
1. 电转效率优化

通过对比传统CaCl₂化学转化与Gene Pulser X2电穿孔效率
电转组平均转化效率达(9.2±0.3)×10⁸ CFU/μg DNA,较化学法提升6.8倍
方波+指数波智能切换技术有效降低膜穿孔损伤,活菌回收率提高至85%

2. 蛋白表达分析
诱导后菌体裂解液在23 kDa处出现明显条带,与预测分子量一致
薄层扫描显示重组蛋白占总蛋白量32.7%,较传统电击仪(某竞品Model 2000)提高41%

3. 设备性能验证
电阻预检功能将不同批次TB培养基的转化效率RSD控制在1.8%(n=5)
数字化交互平台实现脉冲波形实时监控,电压偏差<±0.05 k

结论
研究成功建立基于威尼德Gene Pulser X2的SeNPV泛素基因高效表达体系。其双波协同技术与电弧防护3.0系统显著提升难转染微生物的基因递送效率,为昆虫病毒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可靠工具。该设备在CRISPR文库构建(支持96孔板高通量转染)及极端环境微生物改造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od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J] . 张海元 ,牛国栋 ,洪靖君 . 中国病毒学 . 2003,第006期
2.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 李赛男1 ,李萌1 ,赵海洲1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 2019,第008期
3.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29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 . 李赛男 ,李充璧 ,龚敬文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第014期
4.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62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J] . 李赛男 ,李充璧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第018期​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