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微生物检测膜过滤法的流程以及推荐方案

2025-05-2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34

以下是基于膜过滤法的微生物检测流程与技术要点的系统总结:
 

一、核心原理‌
膜过滤法通过特定孔径的微孔滤膜(通常为0.45μm或0.22μm)截留液体样品中的微生物,经冲洗去除干扰物质后,转移滤膜至培养基培养,最终通过菌落计数评估微生物含量。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含抑菌成分或微生物浓度低的样品(如注射剂、纯化水)。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

1、实验准备‌
◆设备选择‌:使用薄膜过滤器(如316不锈钢材质)、无菌滤杯、无油真空泵(如SZKB-3A型)及无菌滤膜(推荐预灭菌混合纤维素酯滤膜)。
◆环境控制‌:需在超净工作台(洁净度≥100级)内操作,工具需火焰灭菌。
2、样品处理‌
◆稀释或均质‌:预估微生物含量,选择适当稀释倍数(如1:10至1:1000)。
◆过滤与冲洗‌:
▸将样品注入滤杯,启动真空泵抽滤,微生物截留于滤膜表面;
▸用无菌缓冲液(如100mL生理盐水)冲洗滤膜,去除抑菌剂残留。
3、滤膜转移与培养‌
◆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菌面朝上贴附于琼脂培养基(如R2A琼脂或营养琼脂)表面,避免气泡生成。
◆培养条件:
需氧菌:30-35℃培养48-72小时;
霉菌/酵母菌:20-25℃培养5-7天。
4、结果分析‌
1、统计滤膜上菌落数(30-300 CFU为有效范围),计算微生物浓度:
2、阴性对照组应无微生物生长。

三、应用场景‌
◆ 制药工业‌:注射剂、滴眼液的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测;
◆ 食品/环境监测‌:饮料、饮用水微生物污染评估;
◆ 法规标准‌:符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2025年更新后强化非无菌产品标准)及欧盟标准。

四、关键注意事项‌
◆ 滤膜选择‌:优先使用无菌预包装滤膜以减少污染风险;非无菌滤膜需独立灭菌(蒸馏水煮沸15分钟);
◆ 操作规范‌:全程无菌操作,避免滤膜破损或折叠影响计数精度;
◆ 设备维护‌:定期清洁薄膜过滤器和真空泵,防止交叉污染。
 
膜过滤法因其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已成为微生物检测的主流技术,尤其在制药与高卫生要求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以下是微生物换膜过滤器配套真空泵的选型要点及推荐方案:

一、核心选型标准
1、无油防污染设计‌
微生物检测需避免油雾污染,优选干式无油真空泵(如隔膜泵、活塞泵)
特殊场景(如有机溶剂过滤)可选用耐腐蚀隔膜泵(如Rocker400C)
2、适配流量与真空度‌
常规检测推荐真空度:-0.08 ~ -0.1 MPa
流量需求:≥20 L/min(配合多联过滤器需更高流量)

二、主流方案对比

1、活塞式真空泵‌ Lafil400-SF10 一体化设计减少台面占用,支持SUS316不锈钢灭菌 实验室常规微生物检测(如水质分析)


2、直排水式隔膜泵‌ WaterVac101-MB 12V移动电源供电,含PES接收瓶组便于野外采样 应急检测/现场快速筛查


3、多联应用泵‌ MultiVac301-MB-A 三孔并联结构,支持同时处理多个样本 高通量检测(如食品工业质检)


三、关键配置要求

1、材质兼容性‌
过滤漏斗需采用SUS316不锈钢(耐高温灭菌)
接收瓶建议选用PES材质(抗化学腐蚀)或PP材质及玻璃材质

2、安全防护装置‌
必须配备缓冲杯+阻水滤器双重防护,防止液体倒吸损坏泵体
多联过滤器需配置独立控制阀,避免交叉污染

四、维护建议
◆ 每月用75%乙醇冲洗管路,保持微生物检测洁净度
◆ 通过匹配样本处理量(单次过滤量50-1000ml)和检测环境(实验室/野外),可参考上述方案快速锁定适配机型。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