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首页
行业资讯
技术文章
产品目录
厂商名录
会议展览
技术服务
新品关注
电脑版
地空协同表型机器人田间导航法助力大田作物表型数据采集
2025-07-0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57
田间表型机器人作为大田作物表型数据采集的关键平台,实现其在作物全生育期无人化采集,亟需适配大田复杂环境的高效导航方法。
该导航方法通过配备实时动态差分(RTK)模块的无人机构建高精度田块地图,运用SegFormor-B0语义分割模型精准检测作物行,提取关键坐标点以生成表型机器人的导航路径。同时,团队提出基于纯追踪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能依据机器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间的距离、角度偏差和横向偏差,动态调整转向角度。
在团队自主研发的表型机器人上,针对盆栽及田间种植作物开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提取盆栽植物区行中心线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83厘米,农田区为4.51厘米。在盆栽植物区,99.1%的全局路径跟踪误差处于2厘米范围内,平均绝对误差达0.62厘米,最大误差为2.59厘米;农田区72.4%的误差在2厘米范围内,平均绝对误差为1.51厘米,最大误差为4.22厘米。相较于传统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导航方法和单视觉方法,该方法在应对作物动态生长与复杂田间环境时优势显著。
图1 技术路线
图2 关键坐标点的工作流程图
图3 盆栽作物区和田间作物区两个场景的路径提取率结果图
图4 盆栽作物区和田间作物区两个场景跟踪误差直方图
此创新方法借助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协同,构建起“全局感知 - 局部执行”的闭环优化系统,成功突破传统导航技术依赖静态环境的局限,大幅提升表型机器人在农田环境中的导航精度与环境适应性。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表型团队聚焦作物表型组高通量获取、智能精准解析及作物育种应用等交叉研究领域。团队研究生张子康和李正达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宋鹏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农业核心攻关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iia.2025.05.005
索取资料
相关文章
更多 >
地空协同表型机器人田间导航法助力大田作物表型数据采集
基于光谱反射指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作物光合活性评估方法
无人机表型平台助力河南大学小麦研究团队进行小麦抗旱性评价工作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CT图像分析流程助力玉米籽粒内部结构无损量化分析
PlantScreen SC 高通量植物表型成像分析系统助力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
Yaxin-1105叶绿素荧光仪在植物光合参数测量试验中的应用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大田作物表型数据提取和分析平台(IHUP)研究
基于无人机图像田间小麦生长均匀度的定量化方法研究
树木生长锥的介绍、应用及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胡杨地上和地下协同生长的全基因组网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