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免疫细胞的主要类型与功能及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2025-08-1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88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如同体内的 “防御部队”,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异常细胞,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以下从分类、功能、临床应用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免疫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组成,不同免疫细胞分工协作,形成复杂的防御网络:
(一)先天免疫细胞:快速响应的 “第一道防线”
先天免疫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病原体,在感染或损伤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启动反应:

中性粒细胞
人体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占白细胞的 50%-70%),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菌等病原体,寿命仅 6-8 小时,感染时可大量聚集形成脓液。
 
巨噬细胞
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分布于全身组织,既能吞噬病原体和衰老细胞,又能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是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 “桥梁”。
 
树突状细胞(DC) 
被誉为 “免疫哨兵”,能摄取病原体抗原并加工呈递给 T 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特异性免疫的 “启动者”。
 
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
无需提前致敏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癌细胞,通过识别 “自我” 分子避免攻击正常细胞,在抗肿瘤和抗病毒中发挥关键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释放组胺)和抗寄生虫免疫;嗜酸性粒细胞主要针对寄生虫感染,也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相关。
 
(二)适应性免疫细胞:精准打击的 “特异性部队” 
适应性免疫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记忆性应答,长期保护机体:
 
T 细胞(胸腺来源) 
按功能分为: 
细胞毒性 T 细胞(CD8⁺ T 细胞):直接识别并杀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辅助性 T 细胞(CD4⁺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辅助 B 细胞产生抗体、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分为 Th1(抗胞内病原体)、Th2(抗寄生虫、过敏)、Th17(抗炎、自身免疫)等亚型; 
调节性 T 细胞(Treg):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维持免疫平衡,防止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B 细胞(骨髓来源) 
在 T 细胞辅助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可中和病原体、激活补体系统或促进吞噬细胞清除目标;部分 B 细胞分化为记忆 B 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启动应答。
 
二、免疫细胞与疾病的关联 
免疫细胞功能异常是多种疾病的核心机制:
  1. 免疫缺陷:如 T 细胞或 B 细胞发育缺陷导致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 HIV 感染破坏 CD4⁺ T 细胞引发的艾滋病,患者易反复感染。 
  2. 自身免疫病:免疫细胞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如 T 细胞异常激活导致的多发性硬化症(攻击神经髓鞘)、B 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引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 肿瘤:癌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细胞攻击,如: 
  4. 下调 MHC 分子,避免被 T 细胞识别; 
  5. 招募 Treg 细胞抑制局部免疫反应; 
  6. 分泌 IL-10 等细胞因子 “麻痹” 免疫细胞。 
  7. 过敏与炎症: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过度释放组胺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巨噬细胞、T 细胞持续激活导致慢性炎症(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相关炎症)。
 
三、免疫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
基于免疫细胞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
(一)免疫细胞疗法(针对肿瘤)
CAR-T 细胞疗法 
通过基因编辑给患者 T 细胞装上 “嵌合抗原受体(CAR)”,使其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已获批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部分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推进。
 
TCR-T 细胞疗法
改造 T 细胞的 T 细胞受体(TCR),使其识别癌细胞内的抗原,适用于 CAR-T 难以靶向的实体瘤。
 
NK 细胞疗法 
输注活化的 NK 细胞(如从脐带血或健康供体获取),利用其非特异性杀伤能力治疗肝癌、黑色素瘤等,副作用较 T 细胞疗法更小。
 
树突状细胞疫苗 
体外负载肿瘤抗原的 DC 细胞回输体内,激活患者自身 T 细胞抗肿瘤,已在前列腺癌等领域获批。
 
(二)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 
调节性 T 细胞(Treg)输注 
扩增患者自身 Treg 细胞后回输,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在 1 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降低炎症的效果。
 
巨噬细胞重编程 
将促炎巨噬细胞(M1 型)转化为抗炎巨噬细胞(M2 型),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
 
(三)抗感染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 T 细胞疗法 
输注针对特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T 细胞,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严重病毒感染。 

四、研究热点与挑战 
个性化免疫细胞治疗:结合患者基因、肿瘤微环境等特征定制疗法,提高疗效。 
克服免疫抑制微环境:通过联合使用 PD-1 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药物,解除肿瘤对免疫细胞的 “压制”,增强细胞疗法效果。 
通用型免疫细胞:开发 “现成” 的同种异体细胞(如基因编辑消除排斥相关基因),解决 CAR-T 等疗法 “个性化生产” 的成本高、周期长问题。 
安全性优化:减少 CAR-T 疗法的细胞因子风暴、神经毒性等副作用;降低基因编辑的脱靶风险。
 
总结 
免疫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异常与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等密切相关。随着基因编辑、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免疫细胞疗法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尤其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革命性潜力。但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拓展应用范围仍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