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细胞实验室清洁区域划分与核心原则及流程标准与注意事项!

2025-08-25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1

细胞实验室的清洁是维持无菌环境、保证实验准确性和人员安全的核心环节,需根据实验区域(如洁净区、操作区、污染物区)和污染类型(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采取分级清洁策略。以下是详细的清洁流程、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清洁区域划分与核心原则
 
细胞实验室需按污染风险等级划分区域,清洁频率和方法因区域而异:
 
区域类型  典型区域  污染风险  清洁频率  核心目标
 
无菌核心区 生物安全柜、CO₂培养箱、超净台 高 每次实验后 + 每日结束前 彻底去除微生物
 
操作辅助区 实验台面、离心机、移液枪 中 实验后即时清洁+每周深度清洁 去除生物残留、化学试剂
 
公共区域 地面、门把手、储物柜 低 每周 1-2 次 减少灰尘、杂物堆积
 
核心原则:
 
从“洁净区”到“污染区”单向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先清除可见污染物(如废液、细胞碎片),再消毒;
 
使用专用清洁工具(如一次性抹布、专用拖把),避免跨区域混用。
 
二、常用清洁与消毒试剂
 
需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合适试剂,兼顾消毒效果与对设备的兼容性:
 
1、生物污染消毒(核心):
 
75% 酒精:最常用,可快速杀灭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适用于台面、生物安全柜内壁、移液枪表面等。作用时间需≥30 秒,酒精易挥发,需定期更换(避免浓度降低)。
 
含氯消毒剂:强效杀灭细菌芽孢、病毒,适用于地面、垃圾桶、污染严重的区域。需现配现用(易失效),避免接触金属设备(腐蚀)。
 
过氧乙酸(0.2%-0.5%):高效广谱,可用于培养箱、离心机内部消毒,对病毒、真菌效果优于酒精,但刺激性强,需通风操作。
 
紫外线:生物安全柜、超净台内置紫外灯,用于表面和空气消毒(照射≥30 分钟),但需注意:紫外线仅作用于直射表面,阴影处无效,且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伤,操作时需关闭柜门。
 
2、化学污染清洁:
 
针对培养基、血清残留:先用去离子水擦拭,再用 75% 酒精消毒;
 
针对核酸污染:需用DNA 酶 / RNA 酶清除剂,避免核酸残留干扰实验;
 
针对有毒试剂:用专用中和剂处理后,再用清水擦拭。
 
3、物理污染清洁:
 
灰尘、玻璃碎片:先用镊子 / 吸尘器清除,再用酒精消毒;
 
设备表面污渍:用软布蘸去离子水或中性清洁剂(如洗洁精稀释液)擦拭,避免刮伤(如显微镜镜头需用专用镜头纸)。
 
三、关键设备与区域清洁流程
 
1、生物安全柜/超净台(无菌操作核心区)
 
实验前:开启紫外灯消毒 30 分钟,关闭后通风 5 分钟,用 75% 酒精擦拭工作台面、侧壁、玻璃门内侧及操作臂。
 
实验中:若有液体溅出,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倒上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剂,静置 10 分钟后清理,避免污染物扩散。
 
实验后:
 
清空废弃物(放入专用生物垃圾袋),用 75% 酒精再次全面擦拭台面及设备表面;
 
关闭前开启紫外灯消毒 30 分钟,同时整理移液器、试管架等工具,保持内部整洁。
 
2、CO₂培养箱
 
每日:观察水箱水位,添加无菌去离子水(避免干涸滋生细菌),用酒精擦拭外门把手。
 
每周:
 
取出所有培养皿 / 瓶,用 75% 酒精擦拭内部隔板、内壁;
 
若发现霉菌污染(内壁出现白色 / 绿色斑点),需用 0.5% 过氧乙酸擦拭,或用培养箱专用消毒模式(如高温灭菌功能)处理。
 
每月:更换水箱水,加入少量防霉剂,防止藻类滋生。
 
3、离心机
 
每次使用后:用酒精擦拭转子、离心腔内壁,若有样本泄漏,需拆除转子,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
 
每周:检查离心腔排水孔是否通畅,清理灰尘及杂物。
 
4、实验台面与地面
 
台面:实验后立即用 75% 酒精擦拭,若有化学试剂残留,先用清水擦拭再消毒。
 
地面: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拖地 1-2 次,重点清洁角落、设备底部(可用长柄刷清理),避免积水。
 
5、移液器
 
外部:每日用酒精擦拭枪身,若枪头脱落导致样本污染,需拆卸下半部分(按说明书操作),用 75% 酒精浸泡消毒 10 分钟后晾干组装。
 
内部:若液体倒吸进入枪体,需立即停用,联系维修人员拆解清洁,避免腐蚀内部部件。
 
四、废弃物处理与清洁工具管理
 
1、废弃物分类:
 
生物废弃物(细胞培养液、污染吸管):装入黄色生物垃圾袋,高压灭菌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化学废弃物(有毒试剂、染液):倒入专用化学废液桶,分类标注(如酸性、碱性);
 
尖锐废弃物(针头、玻璃碎片):放入专用锐器盒,不可随意丢弃。
 
2、清洁工具管理:
 
抹布、拖把:分区专用(如无菌区用一次性无纺布,公共区用可消毒抹布),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清洗晾干;
 
水桶、喷壶:定期用高温或消毒剂消毒,避免自身成为污染源。
 
五、注意事项
 
避免用酒精直接擦拭精密仪器的电子元件(如培养箱控制面板、显微镜镜头),以防损坏;
 
消毒试剂需标注配制日期和有效期;
 
定期监测清洁效果:可通过沉降菌检测(培养皿暴露 30 分钟后培养,菌落数需≤10 CFU / 皿)验证无菌区环境;
 
人员操作规范:进入实验室需穿专用白大褂、戴手套,操作结束后立即脱手套并洗手(用洗手液 + 流动水,至少 20 秒)。
 
通过严格执行分级清洁流程,可最大限度降低细胞污染风险(如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保护实验人员安全。清洁工作需制度化、常态化,而非仅在“污染后补救”,这是细胞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原则。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