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在焦虑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025-09-1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77

一. 引言

高架十字迷宫由Handley和Mithani于1984年基于Montgomery的Y型迷宫原理改进而来,并经由Pellow和File等人的工作得以标准化和推广。它已成为评估啮齿类动物焦虑样行为的 “金标准” 工具。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需任何训练实验周期短(通常5-10分钟)且能提供高度可量化的行为指标。

该范式的有效性建立在生态效度之上:在自然环境中,开阔、高悬的区域意味着暴露于捕食者之下的高风险,而封闭、有遮蔽的区域则相对安全。因此,焦虑水平的增加会表现为对开放区域的回避。随着视频跟踪技术计算行为学的发展,现代EPM实验已能从传统的几个核心指标,扩展到对行为序列、运动动力学等更精细参数的捕捉,从而更灵敏地揭示基因、药物或环境 manipulation 对情绪状态的细微影响。

二. 实验原理与理论基础

2.1 行为学原理

EPM实验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啮齿类动物的两种内在动机:

  1. 探索动机:驱动动物去探索新奇环境以寻找资源、配偶和逃生路线。

  2. 回避动机:对潜在危险的恐惧,包括对高悬开放空间的先天恐惧(恐高性)和对明亮光照的厌恶(明暗偏好)。
    这两种动机在迷宫中形成冲突:探索动机促使动物进入所有臂,而回避动机则阻止其进入开放臂。焦虑水平升高会增强回避动机,导致动物在闭合臂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动物在开放臂中的活动水平被解释为焦虑样行为的反向指标。



2.2 神经生物学基础

调控EPM中行为表现的神经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系统:

  • 杏仁核:是处理恐惧和焦虑的核心脑区。其过度激活(特别是中央杏仁核CeA)会显著减少开放臂探索。

  • 终纹床核:是延伸杏仁核的一部分,在整合应激和焦虑信息中起关键作用。

  • 海马:参与情境恐惧的编码和空间记忆,影响动物对迷宫安全与危险区域的判断。

  • 前额叶皮层:尤其是边缘下皮层,参与恐惧消退和行为抑制的调节。

  • 神经递质系统GABA能系统(特别是苯二氮卓类受体)的激活具有明确的抗焦虑效果,增加开放臂探索。5-羟色胺能系统CRF系统的激活则促进焦虑样行为。多巴胺能系统也参与调节与焦虑相关的动机过程。



三.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装置

标准的EPM装置由一个中央平台和四个放射臂组成,整体抬高距地面50-70 cm。

  • 开放臂:两条相对的开臂,通常无侧壁,底部为平坦表面。

  • 闭合臂:两条相对的闭臂,装有高侧壁(通常高15-20 cm),顶部开放。

  • 尺寸:对于小鼠,每臂长通常为30-35 cm,宽5-7 cm。中央平台约5×5 cm。

  • 材质:通常由灰色或黑色的不透明塑料制成,以减少反射并提供与动物颜色的对比。

  • 环境控制:实验应在隔音、弱光(中央平台照度约30-50 lux)的行为实验室内进行。开放臂和闭合臂的亮度应均匀一致,以避免亮度偏好干扰结果。

3.2 实验动物准备

  • 品系与年龄:常用C57BL/6J等近交系小鼠,年龄通常为8-12周龄。不同品系基线焦虑水平差异巨大(如BALB/c小鼠比C57BL/6J更“焦虑”),必须注意品系选择和数据解读。

  • 适应与饲养:实验前动物应在行为实验室内适应至少5-7天,维持12/12小时光暗周期。所有测试应在光照期内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通常在上午),以控制昼夜节律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 习惯化处理:实验前将动物从饲养室移至行为测试室外的准备区,适应至少1小时,以减少操作和运输应激。



3.3 标准化实验流程

阶段一:设备准备与校准

  1. 彻底清洁迷宫(通常用70%乙醇溶液或稀释的醋酸溶液),特别是开放臂,以彻底消除上一只动物留下的气味线索。

  2. 校准视频摄像头和跟踪软件,确保整个迷宫在视野内,并正确定义各臂的区域。

阶段二:实验测试

  1. 将小鼠轻轻从准备笼中取出,背对实验者放入迷宫的中央平台,使其头朝一个开放臂。

  2. 立即启动视频记录和跟踪软件,开始计时。

  3. 让动物自由探索5分钟(最常用时长)。测试时间过长(如10分钟以上)会使探索动机下降,增加假阴性结果风险。

  4. 测试期间,实验者应离开测试室或在隐蔽处观察,保持绝对安静。

  5. 测试结束后,迅速将动物放回其家笼。

  6. 彻底清洁整个迷宫,再进行下一只动物的测试。

阶段三:数据提取与分析
软件自动分析视频录像,提取关键参数。

3.4 数据分析

关键行为指标可分为两类:
1. 经典焦虑样行为指标

  • 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在开放臂中花费的时间 / 总测试时间 × 100%。是最核心、最可靠的焦虑指标

  • 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进入开放臂的次数 / 进入所有臂的总次数 × 100%。

  • 开放臂进入次数

  • 闭合臂停留时间

2. 一般活动性指标(用于排除运动障碍对焦虑指标的混淆)

  • 进入所有臂的总次数:反映动物的总体活动水平。

  • 闭合臂进入次数

  • 中央平台停留时间

数据通常以均值±标准误(SEM)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和进入次数比例这两个指标应同时变化,且与总活动性无显著相关,其结果才可解释为焦虑样行为的改变。

四. 应用范围
4.1 焦虑症与应激研究
  • 焦虑模型验证: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社会挫败应激等模型通常表现出开放臂探索的显著减少。

  • 焦虑机制研究:用于研究特定脑区、基因或分子在焦虑产生中的作用。

4.2 精神药理学评价

EPM是抗焦虑或致焦虑药物临床前筛选的核心工具。

  •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预期会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和比例。

  • 致焦虑药:如FG-7142(GABA-A受体反向激动剂)、育亨宾(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预期会减少开放臂探索。

  • 新型药物开发:用于筛选具有抗焦虑潜力的天然产物或新化学实体。

4.3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发育障碍研究
  • 阿尔茨海默病:某些AD模型小鼠在疾病早期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增加。

  • 亨廷顿病:转基因模型可能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模式。

  • 自闭症谱系障碍:一些ASD模型小鼠也伴有焦虑样表型。

4.4 遗传学与表型分析

EPM是表型驱动遗传学筛选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鉴定影响情绪行为的新基因。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