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微生物限度检查薄膜过滤法常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025-10-22     来源:洛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办事处     点击次数:58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等水系统及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计数检测。
 
二、操作步骤
1. 实验准备
环境要求:在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操作。
器材准备:
0.45μm孔径灭菌滤膜(直径47mm)
营养琼脂、R2A琼脂等培养基(提前灭菌)
无菌镊子、滤杯、真空泵及缓冲液(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滤膜处理:用纯化水浸泡滤膜3-5分钟,检查完整性后备用。
2. 过滤操作
润膜:用缓冲液湿润滤膜,抽滤排除多余液体。
样品过滤:
取1-10ml供试液(必要时稀释)加入滤杯。
启动真空泵,缓慢抽滤至滤膜干燥。
冲洗:用100ml缓冲液冲洗滤膜,去除残留抑制物。
 
3. 滤膜培养

贴膜:用无菌镊子将滤膜菌面朝上贴于培养基平板,避免气泡。
培养条件:
细菌:30-35℃培养48-72小时。
霉菌/酵母菌:23-28℃培养5-7天。
 
4. 结果观察
计数:使用菌落计数器记录菌落数,排除异常生长平板。
报告:以CFU/ml为单位报告结果,若无菌落生长则报告<1。

 
 
三、关键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全程在生物安全柜或洁净环境中进行,避免污染。
滤膜完整性:使用前检查滤膜无破损,过滤后确认无泄漏。
阴性对照:设置缓冲液阴性对照,确保无假阳性结果。
样品处理:
高菌量样品需适当稀释。
油性样品需先干燥滤膜。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真空泵密封性。
不锈钢滤杯使用前需更换或重新灭菌。
 
四、异常处理
结果超标:复查取样过程及系统清洁度,检查滤膜完整性。
过滤失败:检查管路连接、滤杯密封性及滤膜孔径。
 
五、记录与验证
记录过滤量、培养温度、菌落形态等关键数据。
定期进行方法验证,确保检测灵敏度符合要求。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