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心病理机制:
链不平衡与包涵体形成:β链合成缺陷导致α链相对过剩。游离的α链极不稳定,易在红细胞及幼红细胞内沉淀,形成不可溶的包涵体。
细胞损伤与溶血:这些包涵体对细胞膜造成氧化损伤,导致红细胞僵硬、变形性下降。含有包涵体的幼红细胞多在骨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即“无效造血”),而成熟红细胞则因膜损伤及在脾脏内被扣留、破坏,导致其寿命显著缩短。脾脏剔除包涵体的过程可形成泪滴形红细胞。
血红蛋白组分代偿性改变:为寻求配对,过剩的α链转而与δ链和γ链结合,导致HbA2(α₂δ₂)和HbF(α₂γ₂)的代偿性增高。
组织缺氧与并发症:高水平的HbF因其氧亲和力强,不利于组织释放氧气,加剧组织缺氧。慢性溶血、贫血、缺氧以及代偿性骨髓造血极度活跃,共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生长发育障碍、骨骼改变(如颅骨增厚、鼻梁塌陷等特殊面容)和肝脾肿大。
| 临床类型 | 遗传型 | 贫血程度 | 典型特征 |
|---|---|---|---|
| 重型 | β⁰/β⁰ 纯合子 | 重度(Hb常<60 g/L) | Cooley贫血。出生后3-6个月发病,进行性加重。需依赖输血。典型“地中海贫血面容”、脾显著肿大、黄疸、生长发育迟缓。 |
| 中间型 | β⁺/β⁺ 纯合子或 β⁺/β⁰ 等双重杂合子 | 中重度(Hb 70-100 g/L) | 临床表现介于重型和轻型之间,病情相对较轻。生长发育基本正常,脾轻中度肿大,通常不依赖输血。 |
| 轻型 | β⁰/β 杂合子 | 轻度或无(Hb 90-110 g/L) |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可无脾大或轻度脾大。 |
| 静止型 | β⁺/β 杂合子 | 无或极轻微 | 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异常。 |
注:轻型和静止型统称为“β地中海贫血特征”。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2.血红蛋白分析:
重型:HbF显著增高(30%-90%),HbA极少或缺如,HbA2变化不一。
中间型:HbF增高(40%-80%),HbA2正常或增高。
轻型:HbA2增高(3.5%-7.5%),HbF正常或轻度增高(1%-6%)。
静止型:HbA2轻度增高,HbF正常。
3.其他检查: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显著减低。
铁代谢指标:重型和中间型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常增高。
影像学检查:重型患者X线可见颅骨板障增宽、骨皮质变薄,出现“短发状”骨刺;长骨、短骨亦有类似骨质改变,髓腔增宽。
2.鉴别诊断:
与缺铁性贫血鉴别:两者均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缺铁性贫血有铁缺乏的实验室证据(如血清铁、铁蛋白降低),且血红蛋白电泳无HbA2或HbF的增高。
与其他血红蛋白病鉴别:如血红蛋白E病等,需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分析进行区分。
七、β地中海贫血相关多因子检测服务哪里有?
乐备实(LabEx)提供β地中海贫血相关多因子检测服务
| 货号 | 技术平台 | 产品名称 | 核心检测因子 | 适配研究方向 |
|---|---|---|---|---|
| LXPH052 | PCR Array 技术平台 | 人造血 PCR Array Panel |
1. 造血调控核心基因:GATA1、GATA2、RUNX1、TAL1、LMO2(均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红细胞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β 地中海贫血中造血功能异常与这些基因表达失衡密切相关); 2. 造血干细胞标志物与功能基因:CD34(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反映造血干 / 祖细胞数量与活性)、KIT、KITLG(调控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存活,影响红细胞生成效率); 3. 细胞因子与炎症相关基因:IL2、IL10、IL11、IL12B(参与造血微环境免疫调节,炎症因子失衡可能加重造血功能损伤); 4. 信号通路基因:NOTCH1、NOTCH2、WNT3A、STAT1、STAT3(介导造血调控信号通路,参与红细胞生成的分子网络调控); 5. 其他造血相关基因:CSF1、CSF2(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VEGFA(调控造血微环境血管生成,影响造血功能维持) |
1. β 地中海贫血造血功能异常机制研究:分析造血调控基因、干细胞标志物及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变化,明确疾病中红细胞生成障碍的分子路径; 2. 造血微环境调控研究:探究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对造血微环境稳态的影响; 3. 治疗靶点验证:针对 GATA1、RUNX1、KIT 等核心造血调控基因,验证其作为 β 地中海贫血造血功能修复靶点的可行性; 4. 干预效果评估:监测药物、基因治疗等干预后相关基因表达谱变化,评估对造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PLA蛋白互作、多色免疫组化、DSP空间多组学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