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冠状病毒结构
2020 年石正丽教授在 Nature 发表的论文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就揭示了 2019-nCoV 与 SARS-CoV 两个冠状病毒的相似性。文中表明,2019-nCoV 与 SARS-CoV 基因组同源性高达 79.5%。
国际委员会冠状病毒科研究组 (CSG) 认为2019-nCoV与 SARS-CoV 形成了姐妹分支, 后将其命名为 SARS-CoV-2。
除了德尔塔,拉姆达也开始“发力”了,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 (GISAID) 的数据显示,美国有 1000+ 例由“拉姆达”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病例。Lambda 变异株是 S 蛋白上发生了 6 个单氨基酸突变 (G75V、T76I、L452Q、F490S、D614G 和 T859N),N 端结构域 (NTD) 存在一段由连续的 7 个氨基酸缺失形成的突变 (RSYLTPGD246-253N)。F490S 突变缺失会帮助病毒获得体液免疫抗性,L452Q 突变会对疫苗诱导血清中和抗体产生抗性。
新冠病毒是怎样在宿主中肆意横行的呢?简单点说,就是入侵 (病毒受体结合) → 进攻 (释放自己基因组) → 发扬壮大 (不断合成并排除异己) → 再进攻。
图 2. 新冠病毒在体内的传播机制[2]
■ 病毒入侵
看过历史剧的就知道,野蛮的入侵者打入城门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屠害城中百姓。新冠毒株就有这样的操作:病毒基因组被释放到宿主细胞质后,会被翻译成病毒复制酶蛋白,这些蛋白最后被切割成单独的非结构蛋白质 (NSPs)。NSPs 能迅速抑制宿主细胞信使 RNA 的转译,它们会招募其他蛋白来系统地切割所有没有病毒标签的细胞 mRNA。
■ 离开前的“埋伏”
■ 疫苗是否还有用?“加强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图 3. 现有疫苗类型
■ 再来一针老疫苗!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第 2 剂和第 3 剂 CoronaVac (科兴;3 μg) 后的第 28 天,接种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均高于 90.0%,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此外,研究表明,接种 2 针后,虽然中和抗体水平在 6 个月后会显著下降,但由于两剂疫苗接种产生了良好的免疫记忆,在接种第三剂后能够迅速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接种第三剂后 28 天中和抗体滴度比第二剂后 28 天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 3-5 倍。
图 5. 接种三剂 ZF2001 疫苗志愿者的血清样本的中和抗体变化[4]
除了“加强针”,国药集团关于德尔塔变异株的研究有了新进展,7 月 27 日,发表在 Cell Discov 的 Screening of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using convalescent patients-derived phage-display libraries 一文表明,从 COVID-19 恢复期患者体内分离出了十种 nAb。如图 6a 所示,其中抗体 2B11 对 WT SARS-CoV-2 和 B.1.1.7 变体有很高的靶向性,IC50 值均在纳摩尔级别。
2B11-RBD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 2B11 的表位与 ACE2 结合位点高度重叠(图 6b)。同时,在AdV5-hACE2 转导小鼠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2B11 使用能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损伤。
图 6. 2B11对WT SARS-CoV-2 和 B.1.1.7 变体的有效性[5]
a. 2B11抑制WT SARS-CoV-2 和 B.1.1.7 变体的 IC50 值. b. 2B11-RBD晶体结构分析. c. 肺部组织免疫组化
抗体抑制剂 |
能够阻断 Spike 蛋白与 ACE2 的相互作用,具有抗 SARS-CoV-2 活性。 |
Anti-SARS-CoV-2 Spike mAb (CR3022) 人源的单克隆抗体 IgG1,可以和 SARS-CoV/SARS-CoV-2 Spike 蛋白 (S1) 结合。 |
其他抑制剂 |
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的 EC50 值为 74 nM,可用于 2019-nCoV (COVID-19) 研究。 |
有效抑制 SARS-CoV-2 (COVID-19) 感染 (EC50=1.13 μM)。也可用于疟疾的研究。 |
TMPRSS2 的抑制剂,具有抗 SARS-CoV-2 活性。也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serine protease) 抑制剂。 |
重组蛋白 |
HEK293 细胞表达的重组人源 S1 蛋白。 |
S Protein RBD Protein, His (HEK293-expressed) 在 HEK293 细胞中产生的带 His 标签的重组 2019-nCov 的 S 蛋白受体结合区域 (RBD)。 |
大肠杆菌中表达,N 端带有一个 His 标签的 3C-like Proteinase 蛋白。 |
MCE 的所有产品仅用作科学研究或药证申报,我们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下滑查看更多 ↓
1. Peng Zhou, Xing-Lou Yang, Xian-Guang Wang,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Mar;579(7798):270-273.
2. Andrew G Harrison,Tao Lin, Penghua Wang, et al. Mechanisms of SARS-CoV-2 Transmission and Pathogenesis. Trends Immunol. 2020 Dec;41(12):1100-1115.
3. Hongxing Pan,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 third dose, and immune persistence of CoronaVac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aged 18-59 years: interim results from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clinical trial. medRxiv and bioRxiv
4. Shilong Yang, Yan Li, Lianpan Dai, et 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tandem-repeat dimeric RBD-based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ZF2001) against COVID-19 in adults: two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 and 2 trials. Lancet Infect Dis. 2021 Aug;21(8):1107-1119.
5. Yongbing Pan, Jianhui Du, Jia Liu, Hai Wu, et al, Screening of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using convalescent patients-derived phage-display libraries. Cell Discov. 2021 Jul 27;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