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小编为了辨别羊毛和羊绒🔍,连高端大气的飞纳台式扫描电镜都用上了,虽然在电镜下羊毛和羊绒的形态看得非常清楚,但是小编经验有限,有时候也真的是难以准确辨别。现在都流行 AI 人工智能,小编就在想,那如果能 AI 自动识别,放上几根样品,一会儿就能告诉我孰是羊毛孰是羊绒,岂不美哉!?
不知道上苍是否冥冥之中听到我的愿望,被我虔(lan)诚(duo)感动到,原来羊毛界 AI 识别的大利器已经低调出世。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伙伴们久等了,本期就来唠唠
上回讲到,在羊毛羊绒纺织圈,专家们会通过常规专业的光学显微镜,依据相关标准来鉴别和区分山羊绒和绵羊毛。流程如下图所示:
传统方法:羊毛羊绒人工识别工作流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分析一个样品,往往需要在显微镜下查看每一根纤维,动辄成百上千根,非常耗时费力,通俗的讲就是比较废专家。
然而一个专业分析人员,需要经过大量的山羊绒和绵羊毛样本筛选鉴别训练,记住它们不同的外观形态特征。所以整个鉴别过程完全依靠个人经验,测试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人为主观判断的影响。
专业分析人员:在光学显微镜下,人为区分羊毛和羊绒
此外,由于山羊绒和绵羊毛外观形态特征非常相像。比如,化学处理过的澳洲“美利奴”绵羊毛,柔软、细腻、轻盈,手感和外观上,和山羊绒非常相似,因此要准确鉴别它们的技术难度很大,即便是有多年经验的专家也很难轻易区分。
内蒙古羊绒(左)和澳洲羊毛(右)
别慌,稳住!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自动鉴别羊绒羊毛的种类了!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
源自荷兰的“兰波科技” LabWorld 由此开发了一款解决以上烦恼的省心产品:FiberID 智能化纤维检测系统——羊毛羊绒的人工智能自动检测解决方案。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纤维检测,独创了一种革命性的纤维检测方法。
FiberID 强大的纤维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其技术开发团队来源于荷兰高科技服务提供商 Sioux Technologies(苏科思),这群工程师们曾经为荷兰光刻机巨头 ASML 以及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高端仪器提供了核心和关键的研发支持。
对于这次山羊绒和绵羊毛等特种动物纤维鉴定的项目,他们一开始就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整个过程参考了 ISO 17751.1:2016 国际标准,历经三年多的合作研究,通过不同样品、不同颜色大量的数据验证训练,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实现了山羊绒绵羊毛分类分析、实现了行业中零的突破、更将产品实现了商业化,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图像识别流程 & 图像分类深度学习模型
模拟 FiberID 人工智能自动分析羊绒羊毛的过程
借助 FiberID,实现一键扫描和鉴定:
只要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特制的显微镜中,然后在软件中轻轻点击鼠标,设备就可以自动地帮用户完成样品自动扫描,并在扫描结束后将结果上传到云端或者本地服务器。服务器软件会依靠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算法对样品进行逐一分析和判断,自动计算纤维数量、识别纤维的种类成分并测量平均直径。最终会将检测报告发送到指定邮箱,从而在此过程中彻底消除重复劳动,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同时,FiberID 还提供了专业的人工复检功能,用户登录复检平台后,可对软件分析完成的每一根纤维进行核验和修正,并根据最终专家的修正结果生成新的检测报告,更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到目前为止,FiberID 识别系统纯样可以达到行业标准的准确度,而且重现性较好,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
1. 从样品形态上分,实现了包括分梳绒、纱线、针织物、机织物等所有纺织品的识别
2. 从颜色上分,可以涵盖所有色系的样品(包括脱色再染色)
3. 从样品归属地划分,数据库已包括全世界主要产绒国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澳洲等及市场上常见的山羊绒和绵羊毛及其混纺产品
传统检测方案和智能解决方案对比
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从山羊绒、绵羊毛出发,逐渐覆盖行业内大部分动植物及人造纤维的鉴定,如棉花、亚麻、丝绸、尼龙、聚酯纤维等。除此之外,我们也在不断优化的人工智能算法,使得 FiberID 的纤维鉴别的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减少行业中各类纤维的识别难度。将 FiberID 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纤维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