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往往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有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造成患者多器官的损害,如未找到致病原因,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文献资料显示: 我国已知的可感染人体寄生虫有230种,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全国寄生虫总感染率高达62.6%,有17个省(区),平均感染率在50%以上,其中海南、广西、四川、福建、浙江、贵州等6省(区)感染率超过80%,海南最高为94.74%,黑龙江最低17.52%。云南省为76.3%。
寄生虫病曾认为是贫穷地区的主要疾病,其实不然,文献资料显示总感染率为21.74%,主要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0.72%、71.29和73.60。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则明显上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带绦虫感染率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四川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相比,寄生虫总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有些省份平均感染率仍很高,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寄生虫病并没有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消亡,感染的虫种也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由于食品的多样化及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
临床上如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球蛋白血症、IgE水平升高、不明原因的多脏器损伤,要注意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的检验一定要重视常规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进行粪便的多次送检是必要的,因为寄生虫成虫不易获得且不易辨别,寄生虫虫卵相对于成虫因其有独特的特点易于鉴别,从而成为临床诊断相关寄生虫的主要检测手段 ,如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寄生虫病的虫卵吧!
绦虫虫卵,圆球形,卵壳内有一很厚的胚膜,卵内是已发育的幼虫,具有3对小钩,称六钩蚴,如图1所示:
钩虫虫卵呈长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卵壳内细胞多为2~4个,若粪便放置时间过久,虫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如图2所示:
蛲虫虫卵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在卵壳内像个稍弯的豆芽,在虫卵内胚胎已发育至蝌蚪期,如图3所示:
鞭虫卵呈腰鼓型,是粪便中较小的虫卵,黄褐色,卵壳厚。虫卵两端有一透明塞状突起,如图4所示: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基础检测手段——显微镜镜检,并没有随着先进检测设备的出现而被淘汰,相反是我们每一代检验人均要掌握的基本和必备检验技能,检验人一辈辈耕耘在显微镜镜检这块沃土上。
除已开展的寄生虫镜检、弓形虫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疟原虫抗原等检测方法,2018年检验科临检室又开展了新的寄生虫检测方法——液基寄生虫检测,此种检测方法只需将标本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样本杯中,通过摇匀瓶子来溶解样本即可倒置进行有效过滤,一定时间后获得一定浓度的标本镜检即可。临床寄生虫诊断又多了一个新的检测手段。
液基寄生虫检测试剂杯
寄生虫病的检测供应商,北京欧迪创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10-67642242 -180012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