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级水
III级纯水也被称为初级水,与另两个级别的水相比,其纯度最低。由于这个原因,III级纯水通常用于一般非关键的实验,也可以作为I级和II级水纯化设备的进水。这种级别的水是通过介质过滤器,碳过滤器和反渗透模块产生的,这是一个粗纯化过程,可以去除大约90~99%的污染物。
III型水通常用于实验室基本应用,也适合一些清洗工作,例如玻璃器皿、加热浴和其它非关键应用。此外,III类水可以用作为高压灭菌器的进水和I类超纯水生产设备的进水。 为了满足III级水的要求,通常电阻率应大于4MΩ·cm,电导率应小于0.25μS/cm。此外,总有机碳含量应低于200ppb。 |
II级水
II级水也被称为实验室级水,有较高的纯度,经常用于实验室标准应用、测试等。
这种类型的水可以通过反渗透模块和离子交换模块生产。这个过程中包括合成树脂成份,由氢离子或羟基离子取代原水中的离子。II级水也可以通过反渗透或电渗析结合连续电去离子技术(CEDI)生产。 在实验室环境中,II型水可用于一般的实验,如缓冲液的制备、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分析、PH电极的校准和电化学实验。此外,II型水也可以为洗瓶机、高压灭菌器和临床分析仪提供进水,防止管路和设备内部结垢。 II级水通常电阻率应大于1 MΩ·cm,电导率小于1µS/cm。总的有机碳含量低于50 ppb。 |
I级水
I级水是纯度最高的水,通常被称为超纯水。这种级别的水用于关键应用和精密设备;一般应满足分析实验室的用水要求。生产超纯水通常要经过抛光模块,一般这种模块是安装在超纯水机内的。 I级水是极易受污染的,当超纯水远离其生产过程后极短的时间就会被容器或周围大气污染,因此不应将其存在罐或桶中,应该随用随取。 由于I型具有高的纯度水平,它可以广泛用于分析设备等各种设备和实验,包括气相色谱、流式细胞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TOC分析、细胞和组织培养。此外,I级水还可用于分子生物学的样品稀释和试剂制备。 要达到I级水的标准,通常电阻率应大于18 MΩ·cm,电导率应小于0.056µS/cm,总有机碳含量应低于50ppb。 |
蒸馏
蒸馏是一种常见的纯化方法,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杂质和污染物,如细菌、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首先需要煮沸液体,使其蒸发成蒸汽,最后冷却蒸汽后形成蒸馏物。蒸发过程通常会分离杂质,然后可以分离出纯水。反渗透
反渗透是在高压下将水推过反渗透膜来进行去离子处理。这种半透膜可以阻止污染物通过,如离子、细菌、颗粒和胶体。 |
去离子模块
去离子模块也被称为DI模块或离子交换模块。去除的离子可以认为是水中的杂质,例如在城市水中常见的离子包括镁、钙和氯。去离子模块的原理通常是用氢离子和羟基离子和水中杂质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重新结合产生纯水。这种去离子的方法通常用于生产II级水。 |
ASTM International
ASTM是一个全球性组织,为各种产品和服务做开发并提供技术标准。关于超纯水,ASTM用水中一些关键参数来定义不同的纯度得水,如电导率,电阻率和总有机化合物等。除了这三级的水之外,ASTM还标定了IV级水,这种水是通过反渗透产生的,通常被用作I级或II级制水设备的进水。
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相关的国际标准。与ASTM不同,ISO将纯水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I级是纯度最高的。ISO的水质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吸光度和硅含量等。
|
CLSI
CLSI全名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是一个开发全球实验室标准的组织,前身为NCCLS。CLSI没有将水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等级,而是主要关注临床实验室试剂水,这是他们认为在实验室使用时应满足的标准。临床实验室试剂水的参数包括电阻率达到10 MΩ·cm以上,细菌小于10cfu/ml,有机化合物小于500ppb,终端带有一个0.22μm的过滤器。
|